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

时间:2024-05-08

林筝

【摘要】“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要求指出,在基于问题理论下,组织建模活动,要以课堂问题作为载体,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对于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以问题解决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主要内容,并对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展开介绍,并依據基于问题解决理论下建模活动的组织要求,明确建模内容选择和活动实施流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问题解决;建模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数学建模视角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XB20-861).

引 言

新课标中对于“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善于动手,乐于探究,在此过程中形成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并获取知识,提高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科学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使其获得学习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1 问题解决理论概述

问题解决这一理论主要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其具备三个典型特征:一是问题目标具有指向性,二是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问题提出和认知相符.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作为核心,并将其作为数学学科的全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问题的提出,将各个教学重点以问题形式呈现,逐渐带领学生将问题解决.教师利用问题解决法展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其应用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相符,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提高数学素养[1].

2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相关介绍

2.1 概念界定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专门内容,创设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授课阶段,教师选择对于学生具有挑战力的问题,使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当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完善教学评价.

2.2 应用价值

一方面,“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有助于促使常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模式固定,为避免学生处于单一的学习氛围内,教师应设置“综合与实践”类型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不同数学知识,为其重新建构、内化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促使常规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授课期间,教师将问题作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其顺利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能够从数学视角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并提高其创新能力.在问题的激发之下,学生可以形成实践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因此,科学组织“综合与实践”类课程,将其和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基于问题理论之下,教师组织丰富的建模活动,可以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提供良好平台[2].

3 问题解决理论下数学建模活动的实施路径

3.1 合理选择建模内容

教师组织建模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对素材进行选择,保障内容符合学生当前的数学基础.“综合与实践”内容是数学课改目标实施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选择数学模型期间,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兼顾学生兴趣爱好,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结合华师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我们可以将阅读材料分为四类:

第一,数学历史类,具体包括笛卡儿、华罗庚、韦达等数学家的故事,还有“等号和不等号由来”“勾股定理历史”等内容;第二,思想方法类,主要介绍类比、平均化等数学思想,还有中位数和众数、计算机求平均数以及计算机辅助统计图绘制等方法;第三,知识拓展类,包括光年和纳米、幻方、欧拉公式、5的算法等;第四,数学应用类,重点介绍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问题,包括黄金分割、七巧板、鸡兔同笼、身份证号与学籍号等.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对于上述建模内容进行合理选择[3].

3.2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为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建模活动,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化内容,增强学生对于建模内容的熟悉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对于数学知识的奥妙进行探索.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建模活动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考.

例如,在“黄金分割”问题讲解期间,为让学生体会黄金分割属于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教师可在建模活动中引入维纳斯雕像这一内容,并设计相关问题:“某女士身高为162 cm,下半身长度99 cm,求她需要穿几厘米的高跟鞋使其身材比例最完美.”教师根据此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假设该女士所穿高跟鞋高度为x cm,那么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和该女士身高之间关系建立模型,可以列出如下方程:

99+x162+x=0.618

求解之后,x的值为2.921,因此这位女士穿上2.921 cm的高跟鞋之后身材比例最完美.上述建模活动主要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对于黄金分割内容展开讲解.讲解之后,学生能够迁移知识,按照自身身高展开相关计算,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教材中“七巧板”“幻方”和“美丽的勾股树”等都是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内容,结合上述内容展开建模活动,有助于学生内化理论知识[4].

3.3 完善建模流程

在建模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保证活动内容和学生兴趣高度相符.现选取华师大七年级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中“鸡兔同笼”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问题解决理论下,教师阐述数学建模活动的设计流程,帮助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借助问题引领使其能够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展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价值.

活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孙子算经》内容,向学生呈现“鸡兔同笼”这一问题.引入此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之后教师导入问题:“某农民有若干只兔子和鸡,头有50个,脚有140只,试求鸡和兔子各几只.”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合作探究.此阶段,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何将上述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并总结问题解决方法.继续提问“能否使用其他方法解决”,旨在指引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探究之后,能够给出如下方法[5]:

方法一:算数法.假设这50个头全部是鸡,那么就有50只鸡,共有100只脚,还多出40只脚,那是因为每只兔子只算2只脚,多出的脚就是兔子的数量,可列出算式(140-50×2)÷(4-2)=20.由此可知,兔子共有20只,鸡有30只.

方法二:巧算法.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可想出“金鸡独立”这一方法.假设笼中所有鸡“一脚站立”,兔子使用后2脚站立,那么,脚数之和就是70只,70-50=20就是兔子数量.

方法三:凑数法,假设鸡50只,兔子0只,則有脚100只;假设鸡有0只,兔子有50只,则有脚200只;假设鸡有30只,兔子有20只,则有脚140只.

对于学生列出的上述方法,我们应给予肯定并及时评价.教师接着发问“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解决此问题呢”,启发学生可尝试从方程的角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方程属于常见的建模思想之一,我们可使用代数语言将复杂的日常语言进行简化,建立模型,找到题干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并结合题干条件,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列出方程x+y=50

2x+4y=140.

结合上述方法,我们提出问题:“哪种解法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学生交流,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方法求解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经过实践探索,学生已经掌握和“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问题,明确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教师可结合其学习经验,设计数学问题,利用同类题型,巩固课堂知识,完善学生数学思维,使其对于方程建模这种思想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防止出现思维偏差.

3.4 及时巩固拓展

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组织拓展活动,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联系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能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某食品厂要为饼干设计包装,要求如下:使用长方体包装;一打10盒;包装时,相同面积之间互相对接;装入饼干之后没有空隙.一张白纸可制作3个盒底盖或者2个盒身,包装盒的组成部分包括2个底盖和1个盒身,共有20张白纸.按照上述要求,写出最节省材料的设计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说出自身见解.学生按照问题整体要求,合作交流之后,能够总结“节约材料的方法就是保证盒底、盒盖的数量恰好配套”.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思想,建立模型,列出方程,将“鸡兔同笼”这一数学思想应用到实践当中,最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展示出来,教师点评[6].

总之,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模块十分重要,教师应依托问题解决这一理念,组织建模活动;立足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流程;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形成数学思维,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威.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例谈问题解决理论下的数学建模活动[J].名师在线,2019(12):15-16.

[2]曾凡霖,吴威.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例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初中数学建模活动[J].名师在线,2019(11):8-9.

[3]顾文立.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统计领域综合实践课程的思考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2):69-70.

[4]饶磊磊.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08):15.

[5]王兴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24.

[6]张俊忠.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12):79-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