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雪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涌现,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好地适应了教育的改革,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就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提供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践研究
一、引言
数学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下降.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既是为了迎合教育的发展,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是为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发生改变,但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性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其次,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喜欢一手掌控数学教学进度,使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其思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觉得其讲的内容过于简单而不注意听讲.如果教师依然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甚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最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数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些现象的形成都会影响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意义
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促使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面,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就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这种阶梯式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促进了初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學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时还应遵循一定的分层教学原则,使分层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分层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两点:第一,分层教学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领路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和教师和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学习知识是为自己将来立足社会做准备的,从而在分层教学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第二,分层教学应该遵循动态性原则.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的分层,从而在教学时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案.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只有合理掌控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时效性.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习能力分层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由于每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详细的了解,进而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观察,不能只依赖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争取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分层.为了在分层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能力较好、学习能力一般和学习能力较差三个层次,以便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以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根据教学目标分层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有方向和动力.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在学习时大胆探索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从而给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这一内容时,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掌握教材中二次函数的解题方法,进而鼓励他们解决难度一般的二次函数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只让他们掌握二次函数的解题思路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让他们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二次函数的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向并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