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村里的“鱼”“水”传奇

时间:2024-04-24

◇ 文|本刊记者 陈科龙 图|刘映呈

一个两山间夹出的村子,一条河穿流而过,地少、闭塞,要发展产业,难。村里的年轻人叹叹气,都走了。要破解发展的谜题,因地制宜、大胆开拓是一条必经之路。“穷山村变身渔村”,万盛关坝镇凉风村,给出了一张敢想敢拼又富有层次之美的产业振兴答卷。

This is a remote village, which builds along a river between two mountains. In such an isolated place with few arable lands, it is too hard for one to develop industries. Facing that, the youths here have no choice but to seek chances in cities. However,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lies in the pioneering spirits with flexible measures. Liangfeng Village of Guanba Township, Wansheng, Chongqing, which succeeds in transforming from a pool mountain village to a fishing village by such a spirit, sets a vivid example to us.

冬末的一天清晨,一轮红日跃出,凉风村里一片片池塘将其托住。入村的山坡上,“生态凉风·梦乡渔村”几个字,在晨曦中格外温润。

披件外套,李明会出了门。当了12年村支书,他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去村里转一圈。路上尽是生面孔——乡村游的外来客,爬山的、晨练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点头道早。

时光倒回去三年,村里很少有生人。别说外人,本村年轻人都快走光了。

破题:围沟引水造塘养鱼Key: Fish Farm by Building Ponds

凉风村就像是两山夹出的一条缝。从村头到村尾,溱溪河穿村而过。

地少、闭塞,凉风村从没靠庄稼富过。“2014年,凉风村被列入国家级贫困村。”来到一个大烟囱下,李明会回忆,“凉风村是典型的以煤养村、以矿吃饭的村,全村所有人几乎都在小煤矿里打工求生。你看嘛,这个大烟囱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乡镇里的小煤矿陆续关停,村民的“煤饭碗”没了。两年前,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凉风村定位于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村,并列为全区“三湖一岗一村”重点工作。凉风村还成了市工商局定下的重庆首个精准扶贫微企“梦乡村”。

说到旅游,凉风村得天独厚。凉风村位于万盛旅游环线上,背靠九锅箐国家森林公园,距黑山谷景区、奥陶纪主题公园不过半小时车程。

旅游能增收,乡亲们却不买账。外村人黄钧的到来撬动了人心。黄钧是关坝镇人,说是外村人,其实镇上离凉风村仅有3公里。

45岁的黄钧开了一家香香妹梦乡鱼庄,鱼庄内32亩鱼塘波光潋滟,从万盛城区来的李志国正在鱼塘边钓鱼,1斤15块钱,他说他喜欢吃溱溪河水里长的生态鱼。

三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山沟荒地。2014年,黄钧下了血本,投资近300万建了这家鱼庄,流转了近50亩山沟荒地,围沟造塘。

“黄钧确实给了我们很大启迪。他是凉风村第一个围沟造塘的人,村民看着有搞头,都学他建生态鱼庄。”同行的关坝镇农服中心主任犹元丁接过话茬,“凉风村现在建成的鱼塘就有17个,总面积超过600亩。”犹元丁是凉风村改革的参与者,一年多前,他和镇政府另外6个部门负责人一起来驻村。

从1996年至今,中山路街区总共进行了4次全面改造,形成了以中山路和周边历史建筑群为核心空间的特色商业旅游区.虽然中山路街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鲜明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使得其空间活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由于街区空间设计缺乏合理的统一性与针对性,中山路街区的许多公共空间(如劈柴院、天主教堂广场等)都无法在空间品质与舒适度上做出很好的对应.近期,中山路街区迎来新的全面改造.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对教堂广场空间进行分析,得到其在空间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问题根本处出发,提出更新建议,以期为此次提升教堂广场区域空间品质的更新改造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解题:一山绿屏绿果绿水Solution: Green Barrier,Fresh Fruits and Clean Water on Mountains

围沟造塘让凉风村开辟出了生态鱼养殖产业链,算是破了发展产业的题。这一下,答题的思路也打开了。

视线穿过鱼塘,犹元丁望向半山腰,成片的经果林等待开花结果,“我们在海拔550米以下,打造的是生态鱼养殖区。海拔550米至800米的山坡上,有2000亩水果采摘区,有桃子、李子、车厘子、葡萄等。再往上走,海拔800米以上,我们规划打造休闲度假区,真正叫做山上绿屏,半山绿果,山下绿水。”

出了香香妹鱼庄,犹元丁说要带我们走走步道,看看凉风村的变化。

为了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村,万盛区里给凉风村定位为“生态凉风·梦乡渔村”。“渔村”果真不负其名。塑胶步道上,“鱼”的造型应接不暇。路灯上有“鱼”,路边有美人鱼雕塑,篱笆扎成了鱼的形状,凉亭里有鱼雕,就连鱼塘内壁的装饰鹅卵石也排列成了鱼的造型。

沿着步道来到鱼蟹池,犹元丁说,“这里起先规划的是游泳池,返乡的农民工犹春山想养螃蟹,就给他做鱼蟹养殖了。”

渔村不仅是鱼与渔,环境的改善也下足了功夫。凉风村累计整合资金2亿多元,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污水处理、路面硬化、路灯安装、环境绿化、宽带入户、Wi-Fi全覆盖……

新题:乡村旅游大做文章Innovation: Breakthroughs in Rural Tourism

从步道绕过闹鱼池,在一处“浑水摸鱼的嬉戏之地”,我们遇见了正在捕鱼的村民万中宪。

“想不到我也可以当老板。”万中宪一脸高兴,搭上乡村旅游快车,他也开起了农家乐,平均每月有近3万元收入。

2017年3月11日,“生态凉风·梦乡渔村”正式开村迎客,第一年就见了效益。截至2017年底,凉风村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60万元。

围绕乡村休闲旅游,凉风村人还在开脑洞。他们意识到,如今的旅游讲究体验互动。游客来渔村除了当渔民,吃鱼,玩点啥好呢?

凉风村人想到了钓鱼比赛,并与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对接,引来了国际国内多个钓鱼赛事。就在离鱼蟹池不远的一个广场上,刚落幕的钓鱼大赛背景板和积分牌桁架还立在那里没来得及拆卸。

备受热捧的民宿品牌也看中了凉风村。比如,在重庆颇有名气的11居也来了。老板关怀是个“80后”,他在凉风村选中了一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铁矿职工宿舍改建为民宿,尽管老房子破旧不堪,却有着特别的韵味。

民宿从2017年1月开始动工,四个多月时间就改建完成了。如今,这栋“凉风11居”即使工作日也有80%以上的入住率,周末的房间则要提前一周预定。

从凋敝的穷山沟到鱼塘遍地的渔村,从出产生态鱼到山上山下火热的生态旅游链,凉风村更加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