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时间:2024-05-08

汤长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帮助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形象性思维、直观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乐于学习并主动学习的关键[1].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维,才懂得如何学数学以及如何学好数学,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思维养成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从简单的基础运算到四则混合运算、从认识线形到了解多边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等,数学知识内部相互之间紧密联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有着严格的要求.因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他们可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但也有学生学习比较费劲,他们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思维混乱无条理.面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数学思维体现在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而不是被动地从教师口中获取答案,学生思考越多,大脑就越灵活,遇到问题就会从多方面去分析,而不是只停留在局部范围,不知从何入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深刻的数学思维,有了思维就有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及时的调配,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性.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难度往往会比其他科目高.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比较呆板、单调,缺乏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不采取一些技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甚至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丧失学习兴趣[2].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生当中,推动他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让学生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学生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忘掉时间,不知疲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参与其中,激发出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幸运之星”的游戏:教师将写有幸运之星名字的卡片向学生展示,并提问:“幸运之星会是谁呢?”有的学生说:“一定是我.”也有学生说:“可能是我.”还有学生回答:“不一定是我.”学生们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十分好奇卡片上写的是谁的名字,此时,教师将卡片打开:“恭喜小艺同学成为今日的幸运之星!”接着,教师将两个黄球放入抽奖箱里,提问:“有没有机会可以摸到红球?”学生:“不可能会摸到红球,因为箱子里都是黄球.”教师:“那怎样才能摸到红球呢?”学生:“应该在箱子里放一个黄球、一个红球,或者全都放红球.”教师按照学生提出的方式往箱子里放一个黄球、一个红球,并提问学生:“接下来我们请小艺同学来摸球,大家觉得小艺同学会摸到什么球呢?”学生A回答一定是红球,学生B回答可能是红球,学生C回答可能是黄球.在同学们的期待下,小艺同学开始摸球,当同学们看到小艺同学摸出了红球,全班欢呼.通过这样趣味的小游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玩乐当中,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其数学思维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

2.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往往会增加课堂提问的频率.数学问题在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从提问问题到形成新概念、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无不从“数学问题”开始[3].数学问题将课程教材、学生和教师三大课堂要素紧紧连接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通过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散发自己的思维,以此获得更全面的认知.课堂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意的,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应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仔细揣摩.同时,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把握好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出来.例如,在进行“一般分数化小数”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任务,把7[]10、7[]100、71[]1000、3[]25化成小数,学生们轻轻松松地运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把前面三个分数化成了小数;但当算到最后一个分数时,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已不能直接地解决“3[]25化成小数”这一问题,于是开始疑惑、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反问学生:“大家都能把分母是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了,怎么就不能将分母是25的分数化成小数了呢?”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思维,迅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出25与100之间的关系,并提取沟通分母的知识,以此得出3[]25=12[]100=0.12.在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了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分数化小数知识的同时,又将3[]25这一由已知发展为未知的因素放入其中,以此重新整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正当学生沉浸在获取成功的快乐当中之时,教师再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把5[]9化成小数呢?”由于5[]9不能沟通分母成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这就导致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未知的知识结构产生矛盾,他们的思维再次“脱线”,陷入了困境当中.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让学生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成功,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过程.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们吸收新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对学习数学满怀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案例,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知识性迁移的能力[4].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识,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对课堂知识进行创新性理解,以此实现自己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掌握知识、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自主探究的任务:运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位名词来描述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校门、综合楼以及教师公寓等建筑所在的位置和方向,并绘制出一幅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这一任务需要学生实地考察,如在绘制校门与综合楼之间的线路图时,学生可以在这两个建筑物之间行走考察,确定校门与综合楼位于学校的哪个方向,然后一边行走一边观察校门与综合楼方向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明确行进的方向.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方位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促进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接下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如学生可以以学校教学楼作为中心,先确定好位于教学楼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的建筑物,然后根据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行走的路线绘制出线路图,从而形成完整的学校平面示意图.这一自主探究活动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拓宽了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使他们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这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展现.

4.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设计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5].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感到真实、亲切,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导入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情境“逛文具店”.首先,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过东西吗?逛文具店时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去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人民币!”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所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游戏.”教师拿出面值为1角、1元、5元、10元等人民币若干张,借助学生们的文具作为商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具上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人民币购买其他同学所售卖的文具.如小艺想要购买小敏的一块橡皮擦,橡皮擦的标价为7角,小艺付给小敏1元,此时教师提问小敏:“小艺付给你1元,那么你应该找回多少钱给小艺呢?”小敏回答:“1元等于10角,10角减去7角等于3角,所以我要找3角给回小艺.”教师看到小明售卖的产品多种多样,有8角的田字格写字本、4角的铅笔、1元的彩色笔以及2元的故事书等,教师问小明:“我这里有4元,想要购买田字格写字本、铅笔、彩色笔以及故事书各1样,请问老师的钱是否足够支付这些物品?”教师将本节课的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在积极参与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过程,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随着深入的交流,学生就可以从学习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新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不仅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促进学生自己探究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等,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数学、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克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32):325-326.

[2]張长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5.

[3]李佳欣.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晁德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7.

[5]黄俊生.试论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