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钟柳开
【摘要】在教育的路上,爱在左,情在右.一路洒下爱的种子,投射情的影子,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如今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前提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也是班主任应该恪守的准则.班主任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建设,将为班级建设添色,使班级建设更加和谐!
【关键词】情感教育;和谐班级;教师;学生;爱;尊重;理解
一直特别喜欢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同样的,在教育的路上,爱在左,情在右,教育者一路洒下爱的种子,投射情的影子,让孩子们自小在爱的海洋里徜徉,在人性关怀中健康成长.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如今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前提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也是班主任应该恪守的准则.笔者认为,班主任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建设,将为班级建设添色,使班级建设更加和谐!
一、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依据
(一)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得益于班主任的情感投入.一名经常受到教师真诚关爱的学生,会从教师的真爱中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在这种心理满足中得到良性的发展,进而激发他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而,他的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与此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与人交往,形成了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感受被爱才会去爱.
试想,一个班级的学生若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师爱包围的环境下,那每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和谐班级的建设将在无形中自然生成.
(二)融入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在班级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能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能为师生之间开启沟通的心灵之窗.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倘若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会引起双方心与心的“共鸣”与“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最佳.正可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切感.
如果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一味地阐述道理,而忽略情感的沟通,即使你再慷慨激昂,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与乏味,不会与你产生共鸣.他会认为教师是在硬性地灌输大道理,空洞地说教,强迫自己干不愿做的事情;相反,如果班主任在一开始就注重感情的投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被教师的真诚打动,认为教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真心为自己考虑,也一定会以自己的行动去配合教师的教育.
(三)融入情感教育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良方
在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班级中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集体中的表现也不尽人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唯我独尊、冷漠高傲,不注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没有集体主人翁的精神.因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与巩固,决不可忽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产生对班级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激发学生为共同奋斗目标团结协作,携手并进.
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就是一剂良方.正如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说:“凡是教师缺乏情感的地方,无论思想或其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会成为一个集体团结拼搏、共创辉煌的动因.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真诚的语言交流——真教育心心相印
一个新的班级成立之初,学生和教师之间还很陌生,学生往往对班主任有一种心理期待,希望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的好教师.同时,他们以自己的知识、性格、行为及真挚的情感来获得班主任的信任.因此,第一次班会课和学生进行真诚的语言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是班主任施以情感教育的最好时机.只要进行得当、得法的指导和真心实意的情感交流,就會在第一时间与学生建立起一道真挚的桥梁,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黄老师很注重与新接任班级学生的见面,对待陌生的学生如亲人一般,她在第一节班会课上,是这样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同学们,很高兴在火热的九月认识可爱的你们,从今天起,老师又多了40个孩子,老师又成了40个孩子的妈妈,老师真幸福!而你们,也因为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更多的兄弟姐妹,我想你们也是幸福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如果你有困难,如果你信任老师,请把你的手伸出来,我来帮助你!”事实证明,黄老师亲切简练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可信赖.由此可见,真挚、坦诚的谈话是与学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最重要手段.在笔者看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二)细腻的生活关怀——真教育细致入微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寄宿学校日渐增多,对于那些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而言,从小离开父母到外求学,感情上、心灵上都极其需要关注,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再加上处于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期,这就需要班主任像亲人一样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关怀和帮助.耐心地指导学生整理内务、做好个人卫生;合理安排生活饮食,做到一日三餐荤素搭配;鼓励学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遇到委屈向老师倾诉;教育学生养成早睡早起、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班主任对初始年级的学生,要像父母一样细心、周到,衣食住行都给予全方位的关注,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让学生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寄宿学校的老师们往往在开学之初的一个月内陪着学生就餐,每晚逐个叮嘱早睡早起,按时就寝.细腻的生活关怀胜过豪迈的千言万语,一句暖人的话语、一声贴心的叮咛感动着学生,学生会亲近你,信任你,爱戴你,把你当成学校里最信赖的朋友,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endprint
(三)激情的鼓励赞扬——真教育赏识有加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让得到赞扬的人干起事来有劲.
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
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赏识更需要用头脑思考,用心灵体会.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班集体氛围.倾听学生的呼声,能让学生感到尊重和理解.尤其是要正确对待班上不起眼的学生.从当学生的时候笔者就有一种感觉:教师比较喜欢那些成绩优异,能说会道的学生.现在笔者也当了教师,体会到了要喜欢上那些不起眼的学生很不容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识到他们并非天生不爱说话,只是没有找到可以倾诉的人.我们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然后,再耐心启发诱导,以情促情,这样他们会用热情和感激来回报教师的真诚.
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陈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用爱转化学生的故事,她刚接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叫梁某的学生,他瘦瘦的,性格非常内向,上课几乎从不发言,下课也往往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很少与其他同学玩耍.几次测试下来,成绩也很不理想,不像其他伶俐的学生那样招人喜欢.经过仔细地观察,陈老师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慧的学生,听讲也十分认真,只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太强.于是就采取了针对性的引导,以锻炼他的适应能力.首先是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和他聊天,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其次是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他增加提问,每一次对他提问的时候都十分注意鼓励与引导,一旦回答正确,就及时提议全体学生给他掌声表扬.还有,就是鼓励他多和其他同学交朋友,让和他要好的学生主动找他玩,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和他一起坐,逐渐地,小明变了:上课时能积极发言了,下课时活泼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就是在家里,也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了,灿烂的笑容时时闪现,目光中增添了自信.陈老师说望着快乐成长的小家伙,真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其实陈老师的做法可能普通,但实在,这才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平常且必须做的,细致而有爱.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未来”,教师要关注学生必须从赏识角落里的学生做起.因为一个聪明伶俐、好学上进的学生,人见人爱.要从一个有缺点、毛病不少的学生身上看到他的长处和闪光点就不容易了.而恰恰是这样的学生心灵最脆弱,心理阴霾也更多,他们最需要教师的关爱,这样的爱往往能温暖孩子们的一生,永不遗忘.
(四)别样的批评与尊重——真教育匠心独具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它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任由情感泛滥,使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循循善诱,善意的批评,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随着低年级的学生逐渐长大,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时期,他们开始爱独立思考,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国内外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性断乳”.这种“心理性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与性格变态,出现叛逆现象.因此,要成功地教育正在发育的学生,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他们.
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我们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比如,李老师在选班干部、评“三好”学生这些事中,经常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并指导他们自己来做好选举或评选工作.在每次考试后,也从来没有公布过他们的名次,只是让他们找找和竞争对手的差距,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让他们能自尊自强地走过人生,尊重就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阳光雨露中.
李老师班上有一个典型的调皮生李某.因从小自由娇纵惯了,家庭也疏于管教,虽然上三年级了,但坏毛病依然很多,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老师,课堂上也不听讲,只顾掰橡皮、玩尺子,实在没东西玩了就咬手指,作业经常不交.虽然李老师知道这是个很棘手的学生,但她没有放弃,采取了与他交朋友的办法,理解尊重他,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给以真诚帮助.和他多接触,使他从不愿意接近老师逐渐变为愿意亲近老师了,李老师还善于挖掘他身上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他爱看书,脑子反应也很快.为了使他在学习上也尽快赶上来,李老师时常给他“开小灶”,帮他制订补习计划,他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李老师还特地送他一个“写话”本,鼓励他把想说的跟老师说,李老师也经常在写话本上写上表扬肯定的话语.在一次语文期末试卷,最后一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我的老师”,他写了“我的语文老师”,虽然其中的语言文字还很稚嫩,字迹也欠工整,但当李老师读到最后一句话时,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他是这样写的:“我知道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经常惹老师生气,但在这里,我要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理解,爸爸说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进步了,我爱老师!”可见,老师的付出是多么值得,一名学生敢于正确的面对自己,同时知道感恩给予他帮助的人,这样的学生难道没有希望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苦得其所,乐在其中.
(五)适度的理解关怀——真教育以心换心
作为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尚未定型的时期,他们特别渴望别人能理解自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亲近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小军是李老师班里的体育委员,在校表现比较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钦佩.但在家中却完全相反,因为他家六个孩子,有五个女儿,他是家中的“皇帝”.他对待父母粗声恶气,颐指气使.经常是作业或者学习用具忘记拿了,给家里打个电话,妈妈就要开着车跑很远送过来,对父母所提供的优厚生活条件不仅不心存感激,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李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未直接去批评一通,而是寻找机会,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中,李老师以询问他的感受入题,谈到敏感的“代沟问题”,进而询问他与父母的关系.李老师真切地說:“对,我理解你,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我们能愉快地聊天,可见‘理解二字的重要性.你在学校拥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其实你也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那里是你更好地踏上人生之路的基石,亲人的支持是你创造辉煌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李老师的引导下,他点头称是.现在的他,在家能帮父母分担家务,有一次母亲节还给妈妈洗脚,全家人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慰.
这就是理解的力量,理解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对教师而言,理解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技巧.
散文《秋魂》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是蜜糖.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倾注了情感,收获了和谐,与学生的关系日益亲密和融洽,民主、平等的气氛萦绕在班级之中,人人争先进,事事有表率,班级文化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爱在左,情在右,让情感教育为和谐班级添色!
【参考文献】
[1]韩玲.和谐班集体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吕静.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