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4-05-08

陈杰

【摘要】数学的学习不仅有助于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且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研究的是在高中阶段数学科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高效教学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引 言

在新课标的视域下,高中教学工作的重心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纷纷出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规律,它们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气氛沉闷

高中阶段的数学科目具有知识点多、难度大等特点.学校为了应对高考,需要将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讲授完毕,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不断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陌生的知识,还没能将这些知识完全消化,新的知识就接踵而来.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很多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再主动思考,也不再提出问题.数学课堂的气氛逐渐变得沉闷,这对教学效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授课模式单一

对于教师来说,高中阶段的授课压力十分巨大,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要进行知识传授,而课后大部分的时间要用来批改作业以及设计测试题,留给教师备课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很多教师放弃了对课程设计的优化工作,不再对教案进行修改以及升级,在熟悉了一套教案之后就反复使用.教案中的案例逐渐与现实生活脱节,很多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适用.高中生在听课的时候无法将接收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進行联系,造成了思维上的困扰.此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借助科学的授课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动力,开展各科目的学习活动,同时要借助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标视域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授课者”的身份向“引导者”的身份进行转变,将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基础以及实际需求自由选择获取知识的方式、节奏.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引导教学”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直接干预,而要通过举例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现象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知识,并且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逐渐掌握知识.在新课改框架下,将高中阶段数学课堂进行优化,能够顺利实现上述转变.与其他学习阶段相比,高中阶段引进“高效课堂”理念更加有必要.高中阶段数学科目知识点难度较大,知识点之间横向迁移众多,这使得学生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而想要培养这些数学能力,教师不能仅依靠传统方式,而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转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尽可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升课堂效率.

三、高效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式

(一)创立情境激发兴趣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而教师创设情境可以增加高中生的沉浸感,让其了解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学生在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其自信心会增强,同时锻炼了利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高三必修5“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某人向银行贷款十万元,年利率为固定值r,如果此时选择在第一年还款、第二年还款、第三年还款、……,那么还款的数额会呈现什么样的规律?贷款问题是近些年的热点问题,高中生对该问题会产生比较大的兴趣.当教师创设了一个“计算不同年限还款数额规律”的情境之后,学生会尝试列出每一年的还款数额:100000(1+r)、100000(1+r)2、100000(1+r)3、…,而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比数列.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与学生一同观察数列的规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相等.这种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对活跃课堂气氛大有裨益.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

针对授课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转变传统思想,要在多媒体技术的框架下进行课程的准备工作.教师从课程节奏的安排到具体授课方式的优化都要优先考虑多媒体技术.这种授课模式与当代高中生的学习习惯相符,它可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让其对复杂数学知识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掌握.

例如,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分类加法的知识与分步乘法的知识进行图像化的演示.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分步乘法的问题:投资人想要拍一部电影,有六个男主角候选人,还有九个女主角候选人,将他们依次编号,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男女明星的图片放在投影仪上,然后以列表的方式将演员的图像进行不同匹配,通过动画形式的演绎揭示分布乘法计数的原理:N=m×n.教师通过动画的演示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让其主动利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法.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书面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相关的知识架构也变得更加清晰.

这里以高三必修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作为例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师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并画出y=x2-x-6的函数图像,然后通过调整y的取值范围来计算x的数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归纳出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y=ax2+bx+c(a>0)]的图像解法.此时,教师可以进行跟进式的提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判别式大于零,那么对于一般性的二次函数来说有没有其他的情况?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了解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充分讨论,一方面可以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这对提高其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组建学习互助小组

这里所说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指学生完成数学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完成,即便独立解决了问题,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创建学习互助小组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配合,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研究过程中,能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從知识结构方面来看,高中阶段的数学科目重点涵盖了数量、几何结构、空间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难度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大量前置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框架下,数学教师要积极尝试改变,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代替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发挥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真正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保证每组的学习能力均衡.教师利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由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授课方式,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授课.学生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同探究有关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相关知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我们之前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单位圆定义三角函数的知识,那么能否利用圆来探究三角函数的一般性质?在布置完思考题之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为了避免讨论超出本课程的范围,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如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中任意一角∠A、∠π-A、∠π+A、∠π2-A和∠π2+A的终边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否一致,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且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推导,进而得出结论:cos(π+α)=-cos α、sin(π+α)=-sin α、tan(α+π)=tan α等.

小组探究模式充分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研究过程中,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一种理想方式,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面对“一对多”的教学局面时,为了确保教学进度,通常会使用“一刀切”的授课方法.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教学进度,但是效率较低,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而要想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任务,利用差异化教学法,让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里以“平面向量的运算”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平面向量加法、减法以及乘法的运算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差异教学法,根据平时上课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并且将课堂学习任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要求每名学生都要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即有关向量运算的基本概念.第二个层次是横向迁移层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向量运算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联系,如向量基本概念.第三个层次是提高层次,对于一些基础扎实、数学思维灵活的学生,教师要布置更高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熟练掌握向量运算法则,而且要以该知识点为基础,进行更高层次的拓展,如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向量运算的几种表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数量积运算.通过这种差异化教学模式,学困生可以学习到有关向量运算的一些基础概念,而学优生也能够通过处理较难学习任务而提升能力,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机械练习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借助信息技术以及改变课堂主体等方法将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郑振环.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68):123.

[2]刘素芬.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高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J]. 南北桥, 2017(1):1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