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续八年的手术

时间:2024-04-24

◇ 文 /田荣康 ◇ 图 / 罗国家

2015年6月13日,6月的第二个周六。按国务院2005年12月出台的相关文件,6月13日成为今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日”。

这一天,延续了8年手术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重现金身。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开凿于南宋,距今800多年。这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高7.7米、宽12.5米。

2015年6月13日,重庆市大足区宝顶山,修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

长达8年的艰难修复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为无数人熟知。

但它“生病”了—2007年的一天,千手观音一根手指突然脱落。此后,千手观音开始了8年的艰辛修复。

这是一台糅合着技术、艺术、耐心、细心与毅力的庞大“手术”,参与的专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达数百人。

有评论说,这样的石刻造像修复工程,国内外罕见。

中国千手观音石窟造像众多,而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在80多平方米的整块崖壁上,主尊层叠展开830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每一只手都姿态各异、浑然天成,手心处有一只彩绘的“眼睛”。

历经800多年风雨、“生病”,任何一个元素放在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身上,都让人揪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曾用“惨不忍睹”描述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当时状况。

专家组的报告中说,佛像全身病害34种,病害面积近200平方米。

2008年6月,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抢救性保护,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

詹长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曾主持修复乐山大佛,这次又成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工程项目负责人。“修复难度之大,国内外罕见。最大的难点,就在‘修旧如旧’。” 詹长法用“得了病的历史老人”形象地描述“手术”前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实验组则同时实施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即在美托洛尔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其主要的药物成分为12克柴胡、10克陈皮、6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木香、6克香附、15克酸枣仁、6克枳壳、6克甘草,将以上药物水煎,患者口服用药,每天用药1剂,分早晚2次用药。

一般的千手观音石窟造像,是凿出32只或48只手臂,以象征“千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却拥有830只手臂。

其中,403只手臂需要从里到外彻底修复,困难重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第一次使用在文物修复中,修复人员

千手观音造像主尊特写

(上图为2011年2月24日摄,下图为2015年3月31日摄)

千手观音造像手部特写

(左图为2011年2月24日摄,右图为2015年3月31日摄)

现在最接近开凿时模样

千手观音造像局部(上图为2011年9月28日摄,下图为2015年3月31日摄)

为每一只手都制作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并绘制出一幅全景图。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3D激光扫描、3D打印、近景摄影、X光探伤、红外热成像扫描等高科技,千手观音3015只患病手指,一一得以重生。

对于这8年的“手术”,詹长法形容为与古人“对话”。“它是南宋雕刻的,你知道那时候人家的情感是什么?生产水平是什么?所以我们只能做出我们当代人对古人的一种维护。文物修复的概念就是传承,有保留的传承。”

原本正视前方的双眼和天目(即额头上的第三只眼)变成了俯视,过去平展的嘴角如今稍稍翘起,看上去在微笑,变得和蔼可亲了许多。站在大悲阁内任何一处看千手观音的眼睛,都像在和它对视。

这种变化,游客立即察觉,感觉“跟原来有点不一样”。

石质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给出了答案:“现在的千手观音,才最接近它开凿时的模样。千手观音在修复中的改变,只是恢复了本来面目。”

“事实是,通过修复,我们帮它找回了本来的样子。”詹长法的说法与黄克忠一致。

启动修复时,专家团队揭下千手观音主尊面部的旧金箔和旧彩绘,出现的却是一张稍显陌生的面孔——千手观音垂目微笑,仿佛在倾听众生烦恼。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天祥,长期研究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和蔼可亲,正是南宋观音造像的一大特点。”他说,由唐到宋,我国佛像普遍呈现世俗化趋势,表情和动作都更有“人情味”。

修复后的手和法器焕然一新

参观时,为什么站在任何角度的人,都感觉与千手观音在“对视”?原来,专家团队用石膏制作了两个1:1的千手观音面部模型,贴金后画了两种尺寸的眼珠,并最终选择了眼珠较大的方案。由此,千手观音的眼神便形成自然的俯视,且没有明显的焦点,容易令人产生对视的感觉。

“痊愈”后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胸侧的右手从以前盖着红手帕,变成了现在拿着如意珠。

这又是怎么回事?

也许现在的造型,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考证发现,千手观音在佛教资料中并没有手上盖着红手帕的造型。用X光照射后,发现这张“红手帕”为水泥材质,并用两根铁丝连在千手观音右手腕上。

原来,上世纪80年代,发现千手观音的右手缺失后,当时的工作人员用了这个办法临时应付。

千手观音主尊两侧的手具有对称性,对应的这只左手手持如意珠,手指自然分开。通过3D激光扫描的数据,专家团队很快制作出了右手手持如意珠的3D虚拟图像,并打印出一尊1.3米髙的主尊像作为修复参考。

最初的千手观音主尊这只右手,是不是真的拿着如意珠?有人提出了质疑。

专家团队召开多次学术会议论证,并考察国内同时代佛像造型,决定根据视觉协调原则,将右手修复为拿着如意珠造型。

但预留了局部调整的空间:将这只手做成可拆卸的,用碳纤维锚管固定在千手观音手腕上。如有新的发现能证明这只手并非拿着如意珠,可及时局部调整,以更符合历史真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