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24-05-08

陈育德

***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微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功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安排了很多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利用数学史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史,数学教学过程也是传播数学文化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数学史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发展史,拓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这方面的生动素材.例如,二年级的“认识千”,千是学生认识大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千开始学生进入了大数的认识,教材中的数学史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利用网络大数据资源,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在现代化背景下,网络德育逐渐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德育现代化与自身突破发展的重要成果.教师要提高网络大数据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效率,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网络资源具有多样性、多元化、多渠道的特征,它汇集了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随着小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有了从网络大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关于应用题的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信息,并改编成应用题,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搜索技巧.

四、利用生活实际,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同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为了节约用水,我县某小区规定:凡用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吨的,每吨水收费3.9元,超过2吨的,超过部分增收20%.小明家十月份交纳水费19.5元,问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在小组讨论和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吨的,每吨收水费3.9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2×3.9=7.8(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19.5元,多交纳了19.5-7.8=11.7(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吨的,每吨要增收20%,即每吨要交纳3.9×(1+20%)=4.68(元),11.7÷4.68=2.5(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量为2+2.5=4.5(吨).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懂得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五、利用情境创设,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时,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三脚架等常见的物品,找出它们存在的共同点,即它们之中都存在一个三角形,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是三角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或者用其他的形状行不行,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亲身体验它们的稳定程度,使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这样一个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能力.

六、利用典型的榜样效应,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标的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效应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間,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一千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数学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形成教育和必需的培养,做到自然妥帖,使数学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