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梅波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多表扬、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用教学机智、注重“双基”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尝误原理”巧设“坎坷曲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畏难情绪
一线教师都有同感,倘若高年级接到一个学困生较多的班级着实让人头疼,这些学困生会畏惧数学,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自低年级起养成一些学习上的惰性、自制能力弱、学习习惯较差,短时期内难以克服从而惧怕数学;有的是面对小升初的压力和学习难度越来越大,产生畏惧和失去信心的心理;有的则是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极其敏感,性格处于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因此,倘若师生关系不和谐,也会产生不喜欢数学的情绪.如何克服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要有一定的情感基础的,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蹲下”亲近学生,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知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平日里多些关心的问候,多些鼓励的话语,多些赞许的目光,多些满意的手势激励学生.在教学中,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谁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有不同的意见吗?”等等;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经常用“你想出了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鼓励,并带领全班鼓掌鼓励,由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信心和热情.有一名小学毕业生在给数学老师的毕业信上这样写道:“在数学学习上,我并不优秀,还记得五年级期末考试吗?一得知我的成绩,我就开始毫不掩饰地落泪.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您对我所发出的并不是批评责备,而是一句句安慰鼓励的话语.那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流过心底,我好感动.六年级我考得再不好,您给的一直是正能量,让我有勇气从跌倒的地方再次站起来勇敢地向前走.老师谢谢您让我在一次次失败与挫折前不屈服,不倒下,不害怕,不畏惧——”由此可见,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的是教师的鼓励与支持.这样一种力量的支撑让学生不会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是能够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挑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从认识上已开始进入成人的抽象思维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威望已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不再唯教师之命是听.单调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概念定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极易让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学习情绪.介于高年级学生心理和数学学科特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听不得教师的建议,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无疑对教师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运用教学机智解决问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使之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比如,六年级某班有三名男生,很聪明但是自低年级起学习习惯差,有学习惰性,再加上这个年龄阶段的从众心理.一个班三名男生一个比一个拖拉作业,教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仔细地分析,抓住高年级男生的竞技心理专门设计了一个作业推进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数学赛道上的运动员”.表格如下:
这个推进表是在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由教师或班级学生15分钟统计一次,及时记录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进,进度表中道数的变化如同运动会赛道上的运动员,激励、鼓舞着他们往前冲,向“完成”这个目标冲刺.这样的作业推进表进行了大约一个月之后就逐渐显露它的功效了,因为这三名男生已经由一开始的紧张到习以为常,时间流逝以及同伴追赶鞭策着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后来谈起这个话题,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作为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教学机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注重双基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到了高年级我们发现有许多学困生最基本的知识都未掌握,就跟在大部队后面挑战难题,迎接小升初,他们犹如听天书一样上数学课,这样的“不会走路就让跑的”教学现象实在可怕,扼杀了一群好学上进但是跟不上节奏的学生,如此恶性循环,让他们如何喜爱数学?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放慢教学节奏,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扎实双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有勇气向更高层次挑战.与此同时,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无论是上课的提问还是作业都适当降低难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薄弱原因,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优生适当提高难度,训练他们高一层次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因为数学而产生自豪感.如此避免学困生“吃得撑”、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使学困生“跳一跳”体验自己的进步;使学优生“笑一笑”更上一层楼.在“走得稳”的基础上,撒开双腿跑得更远.
如,六年级有一名学生学习比较吃劲,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作业一题都不会做,在数学学习上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以致自暴自弃.后来教师分析了他的情况,对他进行个别对待,鼓励他慢慢来,只做计算,计算做得好可以跟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奖励星,此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一点点地学会了些简单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再也不排斥数学了,有信心将数学学得更好.
四、结合“尝误原理”,巧设“坎坷曲折”,帮助学生摒弃畏惧情绪
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阶段性评价时害怕考试,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面对错误.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我們进一步学习的有利资源,产生了差错,我们才会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根据“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25”数量关系式,学生会得出错误的数量关系式是:关系式一:黄花的朵数×25=红花的朵数;关系式二:红花的朵数×25=黄花的朵数.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关系一的错误在于25的对应量找错了应该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可以画图帮助理解;关系式二的错误在于25所对应的单位“1”和对应量都找错了.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根据这样的结构句找数量关系式,有三要素:第一,找到分率;第二,找到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第三,找到分率所对应的对应量,然后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数量关系式.如此一来将错误变成我们总结经验方法的有利资源,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及时利用突发错误资源外,也可故意出错或者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的.如,在教分数混合运算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运算顺序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师设计了一道两步计算14+34÷2,不少学生在没有辨别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只凭感觉,先算14+34从而导致错误,但经提醒后也发现有陷阱.笔者认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在与错误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从而得以巩固的.在多次的错误经验下,学生会觉得无论是谁都会出错,只要自己谨慎一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知识和方法是完全可以掌握的,这样就不会再存在畏惧的心理了.
实践证明,学生畏惧心理的存在,对逻辑思维的发展,对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都是极其有害的.作为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这种情形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准症结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摒弃畏惧心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