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变观念,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时间:2024-05-08

陈兆兰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他们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依据之一,但很多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备课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教材进行授课,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实现学生自己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使教学活动向现实的、有意义的方向改变,使数学教学做到既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实际生活问题进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不易区别,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特别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去学习,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内容枯燥,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教材中有种小麦、水稻、挖水渠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相比,孩子们很茫然,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我自行设计例题:如果奶和茶的比是2∶9,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毫升?奶茶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饮料,题目一提出,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马上动脑筋进行解答,解答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后我还请了两名同学到讲台前,实际配制了奶茶饮料,让全班同学品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配制奶茶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比书上例题的农场种小麦、玉米,学生会感到更加亲切、熟悉.虽然题型一样,解题思路一样,因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教学知识技能.要学好数学,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问:小红用35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按传统观念这类问题是无法解答的,属于条件不够的题.而现在的学生却有办法解答,他们先到水果市场先收集苹果价格的信息,就能算出买苹果的重量了.又例如,我在教学“折扣”时,首先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什么是折扣,如有满意的打折商品就买回来,并和原价进行对比,看看到底便宜了多少钱,通过实际了解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打折”“为什么有的商品打七五折,有的打八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一概不回答,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学新课.由于是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很容易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并自觉地将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枯燥的,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难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具有发散性的趣味性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是利用钟面上两根针的转动,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二是请学生把剪刀、雨伞等实物图中的角涂上颜色.创造了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存在,也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又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妈妈带了一些钱到商店买衣服,她带的钱只买上衣恰好能买10件,如果只买裤子,恰好能买15条,那么妈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这道题突破了常规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趣味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题的时候,就要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已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怎样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往往给人以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印象.学生一提起做数学作业就厌烦,教师批改也很累,经常是事倍功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练习走进生活,教师要尽量选择和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布置的作业是算算自己的小床、房间、书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通过实际的计算,孩子们进一步掌握并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带学生们出去春游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7位老师带98名学生去春游,成人票25元一张,儿童票15元一张,团体票20元一张(10人及以上人数),怎样买票最划算?这些习题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有兴趣,主动参与,算出答案.因此教师设计生活化的作业,给数学作业赋予一定的趣味,学生就愿意去完成,并期待老师布置数学作业.通过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仅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多动脑,多想办法,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主动学习数学,真正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与实用性,让数学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