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礼萍
在小学美术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优良的策略不仅能帮助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技能,也能进一步发挥美术在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中的独特作用。
一、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学气氛的培养、渲染、烘托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通过积极的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欲望,从而在绘画过程中表达更多的情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其感受到浓厚的情感氛围,促使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手的联想”这课时,我将自己的手按不同方向描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添加变成一幅画。接着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手形的变化。学生由此联想到许多事物:一棵茂密的大树、展翅翱翔的雄鹰、翩翩起舞的孔雀、奔跑的鹿等,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二、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情境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还原学生的本质,激发学生情感。
如,一次课堂上,一个学生画了一幅画,内容是一个女孩在公园准备摘花,妈妈摇手示意不能摘花。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从画中想象妈妈是怎样说的,女孩是怎样停下来并向妈妈表示歉意的。课堂上有学生会说:“妈妈对女儿说‘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不能摘!”女儿会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不会在公园里摘花了。”
还有一次,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在白白的墙上乱画,就用手机拍了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命题,再画下来。学生既懂得“不能在白墙上乱画”,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画畫的兴趣。
三、个体化教学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情感教育,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激发其情感表达的能力。比如,一些内向的学生可能比较善于通过画面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创作表达情感;而一些外向的学生可能更善于口头表达,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将口头表达转化为画面创作。
如,以一次关于家的绘画主题为例,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若干有关家的美术作品,并邀请他们谈谈自己对家的理解。随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思考融入自己的画中,以一座座独特的“家”呈现出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画的是温馨的等待,他把妈妈画得高高的,仿佛他每天都在仰望着妈妈,他在浓浓的亲情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期待的、是被爱的。有的孩子画的是胶片机,这是他对外公的思念,他总是怀念着曾经与外公一起看电影的美好时光。这些孩子通过美术的方式,自我表达,自我反思,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智慧。
四、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反思和疏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赏析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通过作品来理解和认识情感,进一步引导他们表达和处理情感。
如,在一个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中,老师选择了“春天”的主题让学生创作。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天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觉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春天的气息,为后续的绘画活动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接着,老师邀请学生用色彩和形状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春天的色彩、形状、动态等元素。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知。
在学生投入创作的过程中,老师穿梭在课堂之间,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老师注意到一个通常较为内向的学生,他的画面以淡蓝色为主,绘制了一个孤独的小鸟在树上盼望春天的到来。老师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这位学生此时处于寒假后的疏离感和回归学习的不适应状态,他选择了这样的主题是对自己情感的投射。
这个教学实例表明,美术教学既可以作为情感的释放,也可以作为老师理解学生情感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认知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美术教学不仅在技术和知识层面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在情感层面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认知。
综上所述,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有很多,既要注重营造教学氛围,又要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同时还要重视个体化教学和学生作品的赏析。这些策略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表达和理解情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艺术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