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主动经历,积累活动经验

时间:2024-05-08

张学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0~102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利用主题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去菜市场或超市买东西(用多媒体播放教材第100页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再告诉大家,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充分说出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这些数学信息表示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图中的水果是按什么来标价的?(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怎么知道物品的轻重?(引出称重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可能只知道斤、公斤、两)

对,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或去超市买东西时,经常需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所说的“斤、公斤、两”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质量的单位,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克和千克虽然在生活中普遍运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时,教师将学生置入与学习新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将生活经验变成数学资源。

二、自主探究讨论,在操作中积累经验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例题1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件带有质量标记的物品,你能看到关于它们轻重的数学信息吗?谁来告诉老师?(指名让后进生回答)

老师今天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小礼物,现在请同学们按座位顺序上台自己从暗箱里拿。规则:1.把你拿到的东西收好,不能让其他同学知道你拿的是什么东西;2.每个同学拿的数量不得大于5;3.拿到礼品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可以说话,听老师的口令。拿礼品活动现在开始(教师把准备好的口香糖课前放入暗箱,让学生自己拿)……

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把你拿到的礼品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轻、很轻、非常轻或重、很重”告诉你的同桌。(如:我拿到的礼物很轻)

师:把你的感觉告诉老师。轻还是重?(轻)同学们把眼睛睁开,先把礼品放好。

对,它们很轻,非常轻。生活中,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g”表示。

板书:克(g)

除了刚才的礼品外,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一些物品,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把它拿下去让每个同学掂一掂,看一看它上面的质量,感受一下它们的轻重。(让小组长上台领用克作单位的物品)

除了老师提供的这些物品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掂一掂,感知1克的质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让你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放在手中闭上眼睛掂一掂,静静地感受它的輕重,并把它记在心里。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那么1克到底有多重呢?老师告诉你,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请同学们再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袋子里拿出和硬币同样重的黄豆,看谁拿的最准。

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粒?它有多重?你是怎么知道的?(1克,和硬币比)

同学们取出的黄豆有的多,有的少,数量不等。那究竟多少粒黄豆重1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对,只能通过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通常用天平。(出示天平)这就是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出示1克的砝码,告诉学生这个砝码只有1克,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

在天平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教师演示用天平称1克重黄豆的过程)

看,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取出1克重的黄豆,再掂一掂,感受1克到底有多重。

把7粒黄豆与我们的2分硬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重)

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到底有多重,现在请大家以1克为标准,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做一做)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找找看。(一根牙签、一粒黄豆、一粒米、一枚曲别针……)

设计意图:借助带有质量标准的物品,使学生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1克有多重的基础上,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

3.借助实物,认识千克及其作用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2)

师:同学们这些物品你见过吗?你在上面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些物品与刚才那些物品相比较,是轻还是重?

对,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比较都比较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kg来表示。

板书:千克(kg)

有谁知道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10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读教材)

同学们说得很对,克和千克的关系是单位制内的一种规定,1千克等于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老师这里有2袋食用盐,每袋的质量是500克,2袋食盐一共有多重?(1000克或1千克)现在请大家把2分的硬币拿好,轮流上台,闭上眼睛先掂一掂2袋食盐的重量,把它记在心里;再一只手拿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2袋食盐,再闭上眼睛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感觉?(食盐比较重,硬币比较轻)

苹果箱上的“净含量25kg”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认真读读小精灵的话:“‘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理解什么是净含量。

我们知道,测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那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用什么秤呢?(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用的几种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盘秤、体重秤、弹簧秤等)同学们知道这些秤吗?它们分别是什么秤?这些秤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怎样使用?每种秤最多可以称量多重的物品?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交流。(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先上台交流呢?为了公平,我们通过“石头剪刀布”来确定好不好?(让上台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同学们真棒,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那通过以上几种秤的观察和交流,你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回答,它们都以千克为单位、它们都能称比较重的物品等,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通过各种活动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1千克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称量范围(秤的适用情况),知道如何通过刻度读出所称物品的轻重,培养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体验,巩固经验

1.口答。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并把你觉得你现在拿不动的物品记下来。(教师用多媒体依次出示)

一瓶矿泉水重400(  )。

一桶云南山泉水重20(  )。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24(  )。

一桶菜籽油重5(  )。

一個西红柿重100(  )。

一个苹果重150(  )。

一头牛重450(  )。

2.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

3.完成练习二十的部分习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完成练习,并说说理由)

4.独立完成第106页的第5、第6题。(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素材,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