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张矗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对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牙签(或小棒)、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炮兵某部正在进行一场军事演习(多媒体出示画面),炮兵战士连续两次射击都没有击中目标。在指挥员的指挥下进行了调整,第三次终于击中了目标。
师:炮兵战士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此情境的创设既能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又彰显了创设情境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也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急切学习的心理。)
二、引导观察,揭示课题
1.回顾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师: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出示课件。
师: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师:你知道∠3比∠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3比∠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并介绍量角器。
师: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学生自学教材第37页的内容。(单位度及1度角的介绍)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的角,记作1°。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要想知道角的大小,就要用量角器来测量。在让学生认识1度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可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度量角。
(1)让学生尝试度量教材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2)同桌学生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教材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学生自主度量教材第37页的∠2,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7)教师再次强调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在教学量角时,先让学生尝试度量一个角,并与同桌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经历思维的碰撞进一步了解度量角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小结,并跟着教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模仿)巩固量角的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强化度量角的方法,然后通过自主度量教材第37页的∠2,这样由感知—了解—掌握—强化—应用实践,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
3.分析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8页中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不然则反之。
(设计意图:分析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摆一个直角。
(2)摆一个30度、45度、60度的角,同桌互评。
(3)摆一个120度的角。
(4)教师多媒体演示对比,注意与直角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摆一个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题卡纸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量角时,可以先在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尺上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2.教材第39页第3题。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每增加一个整时就是增加30度,进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180度和360度,为下节课做铺垫。
3.思维拓展。
你见过这样的简笔画吗?
试着创作一幅,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可以把你的作品与同伴交流、欣赏。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学,通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我发现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深入,原因之一是教材对量角器的介绍过于简单(只有一幅图片);之二是学生缺乏观察。学习角的度量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备课时我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下来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六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学困生根本不会使用量角器,不会读度数。根据以上学情,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与读数的联系,认识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内外圈刻度的不同读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二层次:交流、总结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并已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课堂上就先让学生讲量角的方法,然后规范量角的步骤,接着进行量不同方位的角,这样就能提高学生使用量角器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层次: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关系。通过分组观察,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在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又让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会量一些方位特殊、边比较短的角。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西华园小学
◇责任编辑:谷晓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