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程海 杨飞
政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职责定位不够精准?能力建设有待提高?成长发展比较缓慢?组工文化建设不够?制度建设有待创新?加强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应该如何对策
***总书记对组织部门提出“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的要求,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的任务挑战,如何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组工干部整体素养,已成为推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关键,对于组织部门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着重要意义。
课题组采取文献整理、实地调研、集中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52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座谈访谈67人)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总结分析提炼,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咸宁市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实践
咸宁市各级组织部门紧紧围绕“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建设要求,以“五型”(政治型、创新型、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五型”组工干部队伍。
1.以增强政治定力为根本点,打造政治型组工干部队伍。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将“领导班子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集体研讨,班子成员每天至少学习1小时”作为硬性指标。在党组织建设方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规范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坚持从严治部,制定下发《全市組织系统作风建设十项规定》,推动组工干部作风大转变。
2.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着力点,打造学习型组工干部队伍。坚持学习立身,全面落实“五个一”学习要求(即:每人每日读书一小时、每周起草一篇文字材料、每月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季度形成一篇调研文章、每年开展一次业务知识测试)。常态化举办“组工讲堂”,按照“每月一主题、科室一主讲、讲清一问题”的模式,机关干部轮流上讲台,讲业务知识、讲实践经验、讲心得体会。以35岁以下机关干部为主体,组织开展组工业务小课堂、青年读书会等学习活动,推动年轻干部专业能力提升。
3.以推动问题解决为落脚点,打造创新型组工干部队伍。连续多年开展“我为组工献良策”活动,近2年来,全市组工干部建言献策267篇,从中筛选良策,编制组织工作内参26期。持续开展组织工作创新项目试点工作,每年年初确定一批创新项目,选择条件符合的地方试点,积累经验,创建品牌,如咸宁市“红色物业”全覆盖、“村湾夜话”、小区“圆桌会”等创新做法多次被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推介。
4.以争创一流业绩为关键点,打造效能型组工干部队伍。牢固树立“领先、率先、争先”意识,推行“六零”工作法(即:重大工作“零失误”、高效工作“零延误”、用心工作“零差错”、厉行节约“零浪费”、亲和服务“零误解”、执行制度“零偏差”),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健全机关管理制度体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及全市组织部门季例会、部机关月例会、科室周例会及工作计划周报等制度,持续开展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综合评比,提升工作效能。
5.以倾注关爱之心为支撑点,打造和谐型组工干部队伍。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类球赛、健步走、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创新开展“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计划,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按照“四必访”要求(即:干部生病住院时必访、干部家庭重大变故时必访、干部家庭生活困难时必访、干部家庭不和睦时必访),常态化组织家访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组工干部家属恳谈会,让干部家属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咸宁市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少数组工干部政治学习存在弱化、虚化现象。一是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问卷显示,68.41%的受访对象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长不超过1个小时。二是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少数组工干部在学习上存在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情况。问卷显示,11.59%的受访对象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条例内容“不太熟悉”或“不熟悉”。三是学用结合做得还不够。从问卷和访谈情况来看,组工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和实践“两张皮”现象,在上下结合上思考得不深。
2.职责定位不够精准。一方面是内部对本职工作聚焦不够。不少县(市、区)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组织办的组工干部身兼数职,组织、农业、工业等岗位“一勺烩”,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信息管理、人才等工作“随机配”,造成干部精力分散。另一方面是组织部门职责边界不太明晰。各级党委常常以“党管一切”“党建引领”的理由安排组织部门牵头或配合其他非本职工作。问卷显示,32.17%的受访对象认为组织部门经常存在牵头非本职的工作,26.96%的受访对象认为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其他工作、担任领导小组、议事机构职务较多”。
3.能力建设有待提高。一是能力结构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业务能力强于实践能力,内部事务处理能力强于外部事务处理能力。二是培训覆盖面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组工干部参加培训较少、种类不多。问卷显示,58.26%的受访对象近三年参加县级及以上层级的学习培训情况不超过2次;进入组织部门后参加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类、党建业务类,经济社会管理类、领导艺术类的培训较少。同时组工干部以会代训较多,脱产培训较少。三是实操能力有待加强。问卷显示,33.91%的受访对象近两年参与调查研究次数少或一次没有。有干部反映,虽然自己对组织业务很熟悉,但在实际中针对如何建强一个支部、管理好一个班子方法并不多。
4.成长发展比较缓慢。一是培养视野不够宽。少数领导对组工干部成长发展不够重视,没有从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角度培养锻炼组工干部。部分组工干部,特别是党组织建设、文字服务岗位的干部,长期不交流、不轮岗,一干十数年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基层组工干部常常陷于事务工作,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到一线调查研究较少,综合能力提高较慢。二是成长渠道较狭窄。县级以下组工干部受机构改革和单位职数配备限制,上行通道较狭窄。
5.组工文化建设不够。一是组工文化宣传不够。从走访情况看,除市级组织部门外,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组织办对组工文化宣传不多,文化氛围不浓,传承优良传统不够。二是加班文化较为盛行。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非必要加班和“陪同加班”的情况较为普遍。问卷显示,42.89%的受访对象认为单位非必要加班情况很多或较多。三是落实关心关爱措施还不够。组工干部往往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同事之间工作交流较多,生活交流较少,同时在兼顾家庭和工作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造成部分组工干部思想負担较重,精神压力较大。统计全市组工干部2021年休年假情况,未休年假的占75.85%,完整休完年假的仅占5.96%。
6.制度建设有待创新。一是激励手段不够丰富。调查显示,各地组织部门对组工干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不够,分层分类分岗位激励缺乏。二是考核导向不够鲜明。尚未形成单独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地抓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好坏没有定性定量标准,同时对组工干部平时考核结果运用不及时、不充分,没有系统的激励和惩戒机制,致使考核效果打了折扣。
咸宁市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讲,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因素主要有:一是少数单位和领导对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能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存在问题和对策,靠前谋划意识不强。部分组工干部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主动性不强,造成工作上干劲不足,缺乏激情。二是培养使用观念滞后,基层组织部门中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将组工干部看作“通才”,当成“万金油”使用,关注“赶路”,忽视“加油”。三是方法手段不够创新,导致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难以出现亮点。
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组织工作性质影响。组织部门工作原则性、程序性、保密性较强,部分组工干部在工作上习惯按部就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同时由于组织部门在动员、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方面具有优势,导致各个部门存在“只要加上组织部门,大家工作重视程度就能够提高”的想法。二是缺编少人情况突出,机构改革后,公务员局、老干部局、编办等部门并入组织部门或由组织部门管理,组织部门业务量增加,编制数、现有人数与工作量不成正比,难以满足现实工作量,导致出现一人一科室,甚至是一人多科室现象。三是机制上存在短板,现有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忽视制度、违反制度的组工干部惩戒手段有限。
加强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狠抓政治建设,夯实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思想根基。一是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自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工干部头脑,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二是注重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用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读书会、组工讲堂等载体,强化对最新的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增强学习实效。深入开展练兵活动,推动理论知识同业务工作有效融合衔接,定期组织广大组工干部前往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业务指导等活动。
2.厘清职能职责,助推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专业高效。一是划清权责边界,明确履职范围。进一步明晰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建立责任边界清单,健全权责事项运行制度和分办事项前期沟通机制,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权限。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突出专职专用。进一步明确业务职责,制定工作清单、岗位清单,突出专职专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三是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广泛开展“我为组工献良策”活动,持续开展组织工作创新项目试点工作。
3.突出能力培养,提升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制定能力建设计划。科学制定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发展规划,将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组织部门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科室抓好贯彻落实。二是抓好教育培训,着力提升综合素质。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紧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思路,坚持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切实培养“动口动手”能力。建立组工干部实践联络锻炼制度,有计划安排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增强用群众语言解读宣传政策能力、用“巧方法”“土办法”解决问题难题能力。
4.畅通发展路径,激发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干事活力。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将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范畴,纳入各级组织部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二是强化带头人作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选拔复合型人才以及经过多岗位锻炼、实际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比较丰富的干部。三是聚焦“选育管用”精准发力。积极拓宽选人视野,探索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定向选调、择优考核调入等人才选拔方式。灵活使用“对上跟班学习、对下挂职锻炼、对外交流培能、对内轮岗提升”等培养方式,提升组工干部能力。积极发挥老带新、师带徒作用,帮助年轻组工干部加快成长。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对特别优秀的敢于破格提拔。
5.注重文化传承,凝聚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奋进动力。一是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将组工文化建设作为各级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组工文化大讨论”等活动,使组工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破除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推进组织系统作风建设规定,进一步遏制“文山会海”。三是加强人文关怀,激发干事激情。加强组织部门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组工干部交流;关注干部心理健康,为重点岗位干部减压减负;定期举办组工干部家属恳谈会,让组工家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6.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新时代组工干部队伍科学规范。一是健全抓队伍建设责任制。建立定期研究讨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及时解决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健全队伍建设测评机制。吸收公务员队伍考核评价的经验,以精细化、日常化、个性化为原则,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健全考评结果运用机制。对于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抓建设不积极、成效不明显的及时批评教育、督促整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