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文/ 史雪君 赵丽娜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处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镇江市7个县市区均先后成为省级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验区,拥有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与共建园32所,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与共建园40所,形成了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撬动保教质量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近年来,从紧跟课程游戏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两步支架的步伐,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相继颁布与内化落地,镇江始终将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围绕“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建设,全面、系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
镇江牢牢把握保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上,紧扣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幼有善育”转型,超前谋划,形成了“4+X政策群”,健全“组织架构、规划引领、经费保障、师资提升、科学管理”五大政策体系。
一是出台系列政策文件。通过颁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市区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20年)》《镇江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镇江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切实明确权责划分、管理机构、规划布局、资源配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市、县、镇各级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学前教育的灵活运行机制,破解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
二是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管理范畴。明确辖市(区)政府负责对区域内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协调管理和督促检查,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增设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管理处室,增设财政性幼儿园教玩具与图书更新经费,推进“分步走”非编制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建立覆盖全体的幼儿园责任督学机制,建设乡镇(街道)全覆盖的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等,为区域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制度保障。
三是实施了“三级联动”项目运行机制。整合全市资源,解决区域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质量提升的基本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市级层面聚焦统筹规划和整体提升,区县层面聚焦推进引领和领域探索,园所层面聚焦实践改进和形成样本,按照市—县(区)—园三级推进、行政教研联合发力的机制,让不同的幼儿园都有前行的目标,都得到适宜的发展,形成镇江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保教质量的联动机制。
四是实施了“三型样板”培育发展机制。遵循从个体—群体—全体的发展思路,巩固强化行政部门组织推动、教研部门科研引领、各类专家陪伴指导、实验项目典型示范、区域园所全员参与的课程改革长效工作机制。培育项目园,培植园所建设典型;培育项目群,培植共同体发展典型;培育项目区,培植区域推进典型。
镇江学前教育注重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用过硬的保障夯实财力、人力、物力之基础,全面保驾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整体推进。
一是财力保障优先。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并逐年增长,如句容市、京口区、镇江新区、丹徒区学前教育财政性支出占比分别达到9.6%、11.75%、8.23%、5.98%。所有区域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650元/年,另有200元/年的教具玩具图书更新经费和不低于小学标准一半的校舍维修经费等。健全了经费奖补机制,对公办、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在硬件投入、教研培养、内涵建设等方面同等补助。本年度,镇江市共提取奖励资金300万元。同时,各区核准生均运营成本、生均完全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并将特需幼儿作为财政投入优先保障重点,健全政府资助为主体、幼儿园减免收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对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的军人和警察子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持《特困职工证》《残疾人证》人员的子女及孤残儿童,实施全额免除保教费政策。近年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连续八年超过教育总投入的6%;连续多年保持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在92%左右、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在70%左右、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形成“事业以公益普惠为主、园所以公办园为主、经费以公共财政为主、师资以公办教师为主”的发展格局,为区域提升保教质量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是人力保障优质。教师配备方面:向外延,鼓励各县市区在“两教一保”基础上尝试培养和配置“专业人士”;向前延,抓好实习生顶岗实习和带教工作;向内延,通过奖励表彰、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激励在岗教工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提升素养。近年来公办园教师始终占全体幼儿园教师的70%左右,公办园中在编教师占比达46%。教研队伍方面:各区域均配齐配足专兼职教研力量,专兼职教研员均按照5‰配齐配足,学历、资历达标,经验丰富。按照每1~2个乡镇(街道)配备1~2名专兼职教研员的规模,目前全市选聘专职教研员15人、兼职教研员50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服务指导网络,同时行政与教研一体化合力共生,共促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管理队伍方面:各辖市区均配置幼教专干1~2人,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过程评估优化改进方面:组建了镇江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专家团队,成员共有45人,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实践园项目,探索幼儿园科学评价经验,提升自我评估意识,形成“专家跟踪评估+园所自主评估+教师自我评估”相结合的立体评估与改进格局,同时邀请大市督导评估组专家对幼儿园展开全面督导。
三是组织保障优秀。镇江市学特处会同教科研学院、教师发展学院、信息中心、督评中心、教育学会等组成工作组联合推进,组织、协调、指导区域内项目工作。聘请专家、相关学者组成研究指导团队驻园驻区指导,确保课程游戏化实施目标落实到人,任务分工到人,推进覆盖所有人。
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镇江学前教育一贯的行动准则,镇江先后推出了《镇江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实施意见(试行稿)》《镇江市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指南(试行稿)》,坚持以游戏精神为切入口进行实践探索,鼓励教师真正发现儿童、爱上儿童,重构儿童观;引导教师关注与回溯幼儿的游戏现场与游戏过程,反思自己,探索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提升课程观;在持续自我完善中、过程日常评估中敬畏儿童,从而将对质量的追求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活动中。
1.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
认真学习领悟《儿童权利公约》,坚定不移贯彻“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要求,一是确保游戏活动的主体地位,二是以游戏精神渗透一日生活,让幼儿拥有游戏权利,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与发展。我们坚持“一个也不能少”,保障幼儿的游戏平等权;坚持“我的游戏我做主”,保障幼儿的游戏自主权;坚持“最少的干预、最多的到场”,保障幼儿的游戏发展权;坚持“没有危险只有冒险”,保障幼儿的游戏保护权。
2.坚持以游戏精神为支点优化质量发展。
紧盯《评估指南》中“重要内容”,紧扣“关键指标”,如“教育过程”中的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等,“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设施”“玩具材料”等,立足游戏开展园所活动,试图以游戏联结幼儿与教师、师幼互动与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估、环境与资源、家园与社区等关键质量要素协同发展。
(1)“有趣可玩”:提供安全友好的游戏环境与资源。
深入开展镇江市幼儿园“安全友好型”游戏环境建设,鼓励各园就现有园所环境展开再审议,推进“什么样的材料是有趣又可玩的”实地观摩活动与大数据调查统计及分析,关注游戏环境“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指数和参与指数”,因地制宜、因园而异。遵循安全舒适、开放包容、自然可持续的原则,推进幼儿园环境优化和创设。展开资源梳理,恪守“资源很多、贵在选择”“资源很少,贵在利用”“资源—课程—经验”的实施脉络,对资源进行筛选,遵循材料投放安全性、自然性、适宜性、审美性、可操作性、可调整性的特点,以安全优化的环境资源引发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
(2)“无限可能”:努力重构游戏中的师幼关系。
教师积极重构平等互助的师幼关系,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无限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交流,发现、鼓励、接纳、尊重和认可幼儿本来的样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实现从“我来教你怎么玩”到“我想看你怎么玩”。发展和支持幼儿从参与游戏的“有意思”到游戏中学习的“有意义”,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幼儿在宽松、自主、包容的关系中大胆地表达真实的情绪和不同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使其呈现出积极、自信、从容的状态。教师与幼儿自然交融、和谐共处、自在生活,为幸福未来奠基。
(3)“循证可依”:不断践行一日活动中“观察倾听—分析解读—有效支持”的路径,让观察倾听从循证走向实证。
教师积极尝试自主选择“文件夹”“记事本”“便签薄”“画语集”“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展开循证,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生活中尽情表达、表征、创造,并用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生活等进行记录,教师通过“一对一倾听”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真实感受与发现,必要时适时追问。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与幼儿积极对话,提升游戏分享交流的有效性,追寻幼儿发展的脉络,找寻教育契机,探寻真实的儿童世界,坚持“越看见—越相信—越发现—越放手”的儿童本位视角,不断在真实的游戏场景中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识别幼儿的自主学习,及时给予有效应答或持续性的有效支持。
(4)“亲和可融”:努力构建“保教康一体”的游戏生态。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宣讲、个别交流等方式向教师、家长、社会宣传融合教育理念,包容、接纳、关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种差异、每一名特殊儿童。将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充分运用起来,并在每个教室、区域、室内户外的场地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特殊需要的游戏装备和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职能,完善教育、残联、妇联、慈善机构等多方联动机制,让全面且灵活的支持体系稳固地支撑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运转。探索幼儿园康复点建设,让特殊儿童能在幼儿园接收适合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力求让每一名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5)“课程可感”: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实施架构。
以《指南》《评估指南》为纲领,通过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地方课程审议小组,指导幼儿园对现有课程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理解生活与游戏、活动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在“不使用幼儿教材”的背景下,秉承“活教育”的理念,愈加坚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结合镇江地区特色,践行以红色为魂、乡土为基、儿童为本展开课程区域化实施,营造家园共生、乡园共展的课程生态,追求“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课程总体目标。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出发,形成了“为每一个儿童的幸福一生奠基”的多样、多层次的课程样态,实现了课程建构的在地感。如丹阳正则幼儿园实现了“高瞻课程”在地化、句容下蜀幼儿园利用乡村资源实现了“自然教育”课程在地化等。
1.建立了“项目+人才”教师梯队培养模式。
牢记***总书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嘱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锤炼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争当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一是以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培养“拔尖人才”。通过项目方案的制订、过程的推进、各个子项目的主持与实施,培养骨干型的拔尖人才,如教研员、园长、学科带头人等;二是以省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评估指南》实施园等培养“领衔人”。定期组织领衔人研修活动,展开有重点的突破,在市级、片区级的研讨与分享及梳理中形成有效的做法,支持“领衔人”的专业成长;三是以“云端大讲堂”辐射全体教师。定期开展“云端大讲堂”,为各园园本教研输送营养液,支持所有教师卷入共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获得专业发展。
2.构建了“行走+循证”的心田式教研范式。
相信教师也是积极能动的教育改革行动者,坚持市—县—片—园四级教研走进教育现场,走进教师心田,努力寻找证据,围绕保育教育过程中的“真问题”,展开专家、行政、教研、教师、书本间的“真碰撞”,形成返程实践的“真共识”,持续性催动教师“内生力”、唤醒专业自觉性,助推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行走+循证”的教研坚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在心灵的震撼中汲取能量。同时,开展教研后的再梳理、再阅读、再复盘、再践行、再完善,从而形成属于镇江的教研范式。鼓励教师在不影响幼儿活动的前提下,聚焦真实的教育现场,通过解读幼儿游戏生活,观察、倾听、记录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对自己的指导行为、环境和材料、活动组织等进行反思与审议,在持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调整、优化。
3.研发了“数字+经验”的资源共享平台。
开发建立镇江市幼儿园课程资源平台,开设“课程方案、活动案例、资源利用、一日作息、家园共育”等栏目,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拐杖,提供学习的资源平台。目前已积累案例资源10968个,有效实现区域内各类研修素材资源共享。
1.未来生源的资源分布问题。
随着全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镇江也面临新生儿出生数的下降(2022年镇江人口出生率为4.2‰,自然增长率为-3.24‰)。持续下坡的出生率一方面能够让原先生源充足的幼儿园得以适当缓解,让师生比进一步优化,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加多元;另一方面也让个别处于交叉或偏远地带的民办园、村办园陷入生存两难的尴尬境地,未来还需要更优政策、财力等的保障。
2.师资延续的迭代培养问题。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已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尊重、放手幼儿,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们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去关注、倾听儿童,如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表征,真实记录儿童的想法等。但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更好地定位自身角色,对教育支持的价值判断更加科学准确,能够通过“不断追问”“解读分析”等,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潜在发展可能,让一对一倾听更加有质量、更加有用有效,实现从非参与性观察到参与性观察中的教师“不缺位”,从而真正支持幼儿的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会因为年龄、分工等面临园长队伍、教研队伍、教师队伍的变换更迭,如何实现现有队伍的专业再提升以及后继队伍的专业再续能,消除教师专业能力的不均衡,还有赖于师范源头教育、在岗培训、教研研修以及机制保障等。
镇江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已凸显“保障强、举措实、教研真、发展快、成绩优”的良好样态,期待进一步立足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推进,以大市引领、区县跟进,聚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更高需求,为构建“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升级版”的镇江国家学前改革实验样板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