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教育发生 使生命舒展——幼儿美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8

文/ 黄静雯 陶红 江苏省扬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习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幼儿期美德的塑造与行为养成对个体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德教育,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和心理建构,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他们在游戏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遵守规则、友好协作、关爱他人、热爱集体,进而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多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正面积极的价值品质,有效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多维度游戏途径 促进幼儿美德形成

将美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捕捉教育契机、教育价值,以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课程为载体,以趣味性游戏的方式将抽象的美德教育生动化、趣味化,利用“行动参与”让幼儿在感兴趣的行为实践中主动建构美德意识,提升美德素养。

1.环境游戏化——物化人文协同,润物无声。

环境是文化扎根的土壤,对幼儿美德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美的物质情境能陶情冶性。我园创设的户外区域(栈道、沙水区、CS野战营、攀爬墙、滚筒区、大型积木区)、九大工作坊(木工坊、乐高室、建构室、娃娃家、种植园、美工坊、科技长廊、机械工程室、稚趣小栈),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坚持、合作、自信、友爱、谦让、勇敢、互助、守则、分享、礼貌、节约、关爱、爱劳动等多种美德的发展。

美的人文情境能催人奋进。我们让幼儿自主参与环境创设,将美德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如:走廊的文明问候语墙,让幼儿在“说一说”的游戏中享美德;放置在楼梯口的自主阅读绘本、班本课程书让幼儿在“读一读”的游戏中知美德;班级自主打卡、幼儿自主设计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玩一玩”的游戏中行美德。精神文明环境更是温馨、有爱。如:入园时,幼儿可选择多种互动方式与教师问好,如拥抱、亲亲、击掌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自主的环境空间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体验、互动融合,进而用言行举止传播美德,与园所文化相得益彰。

2.活动游戏化——理趣情趣并茂,情智共生。

(1)主题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我们始终将各类活动专题作为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采用与时代同行、与生活联动、与游戏共融的方式,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美德体验。我们为幼儿搭建展示才华、飞扬个性的舞台,鼓励幼儿自信地表达、主动地交流、愉悦地分享。如:“红色故事会”“亲子运动会”“小学生一日体验”等。

(2)节庆活动中的价值引领。

我们以各种节日为教育契机,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引领,设定现实情境,将其作为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幼儿领悟情感内涵。如母亲节的“护蛋行动”,让幼儿在保护蛋宝宝的游戏中体会爸爸妈妈养育的辛苦,激发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的情感;国庆节的“我为家乡代言”活动,让幼儿在玩转家乡的游戏中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美食和传统文化,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中秋节的“心怀皓月”活动中,幼儿参与做月饼、猜灯谜等民俗活动,了解悠久人文历史,获得深刻情感体验。重阳节通过为长辈端一杯水、为父母洗一次脚,让幼儿在与亲人、长辈的互动中体悟感恩。

(3)二十四节气中的教育渗透。

中国传统教育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品质和文化内涵。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节气中包含自然物候、民俗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有效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和隐含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开展的冬至包饺子;立春戴春胜;春分竖蛋、绘春牛;谷雨品佳茗、赏茶艺、话茶文化等节气活动,幼儿在“玩一玩”的深入互动中,激发爱祖国、爱民族的道德情操。

3.课程游戏化——引导发现结合,润心育德。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渗透美德教育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方式。每一个游戏都蕴含着品格启蒙的好机会,一个好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玩出好品格。如: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体现幼儿的关爱和友善;在结构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与专注;在体育游戏中,传递幼儿的乐观和勇敢;在规则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诚实与责任。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生成系列园本、班本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重感悟、重体验,通过亲历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乐高、七巧板园本课程中孩子们习得了合作、体验了成功。在从幼儿的兴趣点好奇心阐发生成的班本课程“小豆芽 大学问”“拥抱冬天”“我设计的沙池鞋架”等活动中,幼儿提高了思考和实践能力,懂得了分享与关爱等。一次次活动犹如一道道美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

4.生活游戏化——模拟实践贯通,落地生根。

“生活即教育”。所谓“幼儿园德育生活化”,是指从幼儿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习得道德观念和养成道德品性。

生活化的美德教育立足于生活,具有人情味、生活味,将美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随时关注幼儿,抓住教育契机。如,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激发幼儿爱国情感;晨间接待让幼儿轮流做礼貌宝宝,从而知礼、懂礼、守礼;坚持开展值日生活动,让幼儿尊规范、明责任、懂服务,做到“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将美德教育落到实处。广阔的社会舞台,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培养幼儿美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幼儿在丰富的、可感知的社会实践中激发了“我能做”“我行”的意识。我们多途径创造机会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在游戏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激发幼儿对消防员叔叔的喜爱之情;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激发对上小学的向往和快乐积极的情感;参观大运河博物馆、踏青放风筝等,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体验、明理、践行,意志力和耐挫力得到磨炼,美德品质在游戏实践中得以落地生根。

二、多形式家园互动 优化美德教育实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方。美德教育促进幼儿发生变化的同时,家长们也因此体验着美德教育的魅力。家园教育一体化,是完善幼儿个人品德行为的重要方法及关键所在,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幼儿发展提供了教育合力。

1.取得共识,增强家长美德教育意识。

幼儿美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与指导,我们期望家长能作为幼儿美德行为养成的支持者、引导者。我们利用家长学校,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长举办小型讲座,让家长们了解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微信平台、家长园地等宣传美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幼儿园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与家长取得共识;我们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让家长相互启发,多给幼儿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品质及初步的劳动习惯等等。

2.开发资源,强化幼儿美德教育效果。

每个家长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工作岗位,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能为幼儿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增强教育的力度,提高德育的效度。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开展半日开放、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利用家委会的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走出去”社会实践,统筹融合育人资源,使教育适时延伸、适时生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营造氛围,优化家庭美德教育环境。

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美德教育环境,使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幼儿把在园内习得的美德行为带到家庭中,家长在感受到幼儿变化的同时陪伴幼儿一起行动起来,这样的家园互动性活动的开展也让家长对幼儿教育产生新的感受和理解。如,建立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和亲友之间良好的关系;亲子共读《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传统美德故事;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用行动孝顺家里的老人,用行动表达爱意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不仅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最终也促进了幼儿园、家长、幼儿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三、多渠道实践研修 提升美德教育驱动力

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师德修养,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1.提高教师自身的美德素养。

开展“送课进福利院”“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姊妹园”等科学育儿公益主题服务活动,让乡镇儿童、残障儿童体验到关爱、温暖,为促进他们成长出一份力。一个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懂得付出、奉献的教师就是这样以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也影响着自己,多渠道、多途径的美德传播和辐射也提升了园所的社会美誉度。

2.园本研修制度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幼儿园—研修组—教师三级研修体系,强化教师反思习惯。在“教科研合一”的实践操作中,我园教师秉持“以德树人”的理念撰写了多篇心得感悟、论文、案例,积累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凸显出了不同程度的专业成长。在总结、提炼过程中,逐步架构、形成美德教育元素和内涵的园本课程体系以及“以德育人,以礼育人”的园所文化。教师从育知逐渐转向育人,这样的价值导向重塑了教师的课程理念,不断提升课程的执行力,引领着教师始终行走在幼儿核心素养培育的道路上。

春雨润物细无声,幼儿美德教育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遵循“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全环境”育人模式让教育发生,使生命舒展,在实现教育增值的基础之上铺就幼儿成长的底色,最终促进幼儿的“全人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