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园合作,构建幼儿心理健康防护网

时间:2024-05-08

文/毛家瑄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涵养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多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且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动力学派认为,一个人的心理障碍大多由幼儿早期发生的冲突、经历或依恋问题而导致。为了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重视起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幼儿的心理处于动态的健康和谐状态。

一、纲举目张,构建幼儿心理健康关注与指导机制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校愈发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幼儿园仍存在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亦或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与幼儿的人数配比上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同时,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面对的也多为有心理障碍的特需儿童。因此,建构幼儿心理健康持续关注和指导机制势在必行。

构建专业培训机制。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家园双方极易忽视幼儿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或在幼儿出现心理障碍时,采用的教育方法欠妥,从而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要构建起面向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体系化地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培训,在专业的指导下,增强他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升日常保教工作的心理健康专业敏感度。通过专业培训,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发展知识的掌握,以便了解幼儿在每一个年龄段的正常心理行为表现,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偏差或障碍行为能及时予以关注。

构建信息畅通机制。儿童的成长是整体性的,系统掌握儿童成长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幼儿园应该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加强心理档案的建设,可以通过适合幼儿的心理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行为观察、心理测试。通过与家长面谈、家访等形式,收集与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归档,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和发现可能存在的幼儿家庭教育问题,为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提供基础。

构建家园共育机制。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双方进行持续性的观察、记录与干预,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积累的资料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趋势有基本的了解,亦能通过对比,定期进行家园互评,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发现幼儿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在家园共育中,发现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共同讨论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

二、强化路径,构建家园合作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程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一定的潜隐性,加之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足,他们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采取的是活动式、游戏式与亲子互动式的方式。多渠道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家园间在心理上的信任度,还可以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活动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和提升父母心理教育指导的能力。

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邀请家长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参与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家长在亲身的观察与体验中,通过观察和互动了解到自家幼儿在集体中的个性特征、学习方式、心理状况,及时纠正自身对心理行为的认知偏差。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心理热线等活动,可以将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向家长进行系统传播。每一次的主题可根据幼儿当下阶段常见的行为问题或家长的疑惑灵活设计。如:围绕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等开展专题性心理教育课程活动。在系统的活动课程与个性化的答疑解惑中,家长和教师们共同发现问题,讨论学习,为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赋能。

三、焦点关注,为特需儿童和家庭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会存在特需幼儿随班就读的情况。随班就读是为了帮助身心具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更好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改革措施。在落实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为特需幼儿、健康幼儿以及家长们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及时发现行为偏差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系统的心理辅导,能够让特需幼儿感受到接纳,提升健康幼儿与特需幼儿共同生活的能力,也提升了特需幼儿家庭与普通幼儿家庭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能力。

幼儿园应建立家庭支持体系,在共性的专业学习下,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家庭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家访”等方式,为特需幼儿的家长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幼儿心理档案,持续追踪特需幼儿的发展情况,定期评估特需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家庭的需求、进展和满意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辅导计划,确保辅导效果达到预期。

幼儿期是一个人终身心理健康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家园共育能为幼儿心理健康提供更积极、持久、有效的教育路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