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文/闫铭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机关幼教集团
学前教育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学前儿童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关乎着学前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地政府出资新建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林立,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扩招幼儿园教师,迅速壮大的教师队伍出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总是能听到和看到各种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负面新闻。在负面新闻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发人深省,引人反思,我国学前教育急需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2023年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3年8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前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儿童受教育权不只是教育机会的获得,还应包括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教师而言,既有权利与保障,又有责任与义务。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草案》的精神,同时通过研修活动组织教师研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开心又激动,同时也深刻领悟到《草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明确要求。
在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在《草案》颁布之前,幼儿园教师的种种权益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可以找到,但教师实际所能享受到的一些权益减少了。很多时候,中小学教师享有的福利待遇到了幼儿园却没有实行,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处于弱势,得不到社会尊重与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草案》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依据法律享有其权益,这保障了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权利及其行使权。同时《草案》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同工同酬。第四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用)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津贴、补贴。这些条款的确定,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利好,从法律层面有了依据与保障,也是缓解幼儿园教师师资流动的有力措施。当然,这些权利与保障需要一套运行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需要多部门协作、政府有效监督等。
履行权利的背后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承担的义务。《草案》第三十七条,用教师权责来进行定义,权利与责任并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当爱护儿童,具备优良品德和专业能力,为人师表,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简短的几句话,句句高度凝练,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1.爱护儿童。
儿童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未来,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需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为健康、聪明、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成为国家、社会、民族的脊梁。我始终认为爱护儿童,拥有仁爱之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名幼儿教师从业的根基。如果不具备这一点,专业素质再高,能力再强,也只能是个教育机器,而绝不会成为一名幼儿心目中的好老师。关爱每一个幼儿,是我们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幼儿是脆弱的群体,他们的身心都极容易受到伤害,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句打击的批评,都有可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教师一个爱抚的动作或是一个冷漠的忽视,都有可能在幼儿心里留下深深的痕迹。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则要用一生治愈,儿童拥有幸福童年的关键不仅是有来自父母的爱,同时,来自教师亦师亦友的关爱也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各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角度,用爱护幼儿之心,给幼儿温暖的童年。《草案》无疑是给幼儿园教师日常处理问题提供了行为准则。
2.具备专业能力。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更具挑战性。幼儿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模仿,情绪表达简单直接,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启发、引导、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认知,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挑战。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希望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在项目内容中,参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观察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作品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等,教师是否具备这些专业能力,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草案》第三章保育和教育中的每一条款,都需要幼儿园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行支撑,比如: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一条等。其中,第三十一条提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交流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指导家庭科学育儿。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主动”一词,这在以往纲领性文件涉及的家园共育里是没有的,这也强调了在家园共育中,作为教师的主动地位,主动引导家长科学育儿,这其实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疑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好的解读。“为人师表”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道德和行为方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教师应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声誉的行为。
4.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伟大的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基本民生问题之首。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首位,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忠诚于幼教职业,用心施教,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向阳而生;用情相伴,成为幼儿真诚交心的好朋友;用爱守护,帮助每一个幼儿走出困境,温暖其心灵。既然选择了幼教,我们就要把满腔的教育热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们。既然忠诚于幼教职业,我们就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国家幼教方针政策,用《草案》中涉及的条款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培养,努力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得益于童年,终身受益”。作为幼教人,我们要用一生的坚守来诠释我们心中对幼教职业永不褪色的忠诚与热爱。
2012年教育部颁布《专业标准》中关于幼儿园教师的描述,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给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承担起《草案》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学前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保证其游戏权。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提升专业素养面临以下三种困境:
《草案》第四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支持高等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培养层次,扩大培养规模。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新教师在师范院校期间虽说也有见习、实习等机会进入幼儿园与幼儿接触,但这和来到幼儿园工作,自己面对班级中的幼儿和许多要处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幼儿园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工作一段时间后新教师会觉得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根本用不上,每天只是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回答家长问不完的问题,身心俱疲,于是便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加之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并不高,所以很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甚至有的教师选择放弃这份职业。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园教师发展,使其在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都达到幼儿园教师的标准要求,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应掌握: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教育相关知识及具有广博的知识文化修养。然而现实中由于部分幼儿园教师学历不高,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甚至有的教师并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只是取得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自身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不断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内化,也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决定因素。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新闻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有所降低,这无疑给家园共育带来了重重阻力。随着社会认可度的降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断出现问题。教师要处理和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等多重人际关系,白天要处理繁琐的工作,晚上回家还需要处理家务,如此种种让教师身心俱疲,根本无力在工作之余拓展与学习,内在发展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似乎不可调和,也是当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困境。
我园是一所位于地级市主城区的老园、名园,也是首批实行集团化管理的园所,在不断扩建的过程中,我园每年都有大批新教师加入,让我园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新教师比较自我。招收的新教师大都是0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她们身上明显带着自由、自主、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2)新教师经验不足。很多的新教师从未涉足过学前教育的行业,无任何经验,有的新教师甚至在幼儿面前讲话都会紧张结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3)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很多教师对科学的教育理念领悟不够。(4)在园本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主动性。(5)很多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规划模糊不清。
在分析了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结合我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实际情况,在《草案》颁布并即将实施的背景下,我们尝试通过一些策略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赋能。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作为80后、90后、00后的幼儿教师主体,她们的物质基础是丰富的,所以多数教师只把工作当成一份任务而已,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教师”这份职业听起来不错而勉强从事,在她们的心中职业规划、职业理想是不存在的。内驱力的缺乏也是现在幼儿园教师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那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唤醒教师的内驱力。
1.党建引领,团建活动,激发内驱力。
每一名幼儿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党建的引领下,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国庆”“元旦”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团建活动,让教师在团建活动中增强集体意识,提升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增加集体凝聚力的同时加深归属感,教师的情感得以安放才能安心踏实工作。
2.强化师德,每周播报,调动内驱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我园利用每周业务学习前十分钟进行“每周播报”,播报的内容有时事政治、与教育相关的热点新闻、纲领性文件及《教师成长鞭策》《教师十二条禁令》《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细则》等,同时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全体教师集体宣誓、教师座谈会、签订师德承诺书等形式,进一步让每一位教职工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好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鼓励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于进取,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园所声誉,大大调动了教师的内驱力。
3.明确目标,职业规划,带动内驱力。
心中目标明确才能笃定前行,要想把事情做好要提前进行规划。作为园领导,要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专业理想,指导他们制订个人的三年成长规划,让他们心中有目标、有理想,眼中有幼儿、有园所,带动内驱力不断提升。
《草案》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等工作人员的培训规划,建立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组织好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就行,而是要求教师会观察、支持、回应幼儿,用专业知识与幼儿保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这些对部分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有的教师并没有深入领会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每天都是让幼儿自由活动,不提供任何支持与引导。提升教师专业行动力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活动组织至关重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1.多种读书方式,丰富认知。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在活动初期,对全园教师的读书现状、共读情况等做了细致调查了解。根据调查情况反馈,目前仍在班级执教的教师年龄构成数据显示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园20-25周岁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高达42%,其次是26-30周岁的教师,占比达32%,再次是31-35周岁的教师,占比为12%。说明我园的年轻教师,尤其是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比例很高。我们设计了一份《幼儿园教师阅读情况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邀请教师填写。调查发现,100%的教师认为需要进行阅读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86%的教师愿意读书,但是因为没有时间、精力有限等原因,并没有开展定期阅读;78%的年轻教师一年内没有深入阅读一本教育专著。
结合教师阅读现状来看,如果想让教师通过读书活动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调动教师的阅读积极性,甚至是阅读紧迫感。经过研究讨论,我园将读书活动的脉络定位为“个人阅读-集体研讨-亲身实践-再次案例共读研讨-最后实践调整”。不难发现,共读活动的最主要基础就是“个人阅读”,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将集体研讨的结论带入工作实践,通过工作实践中捕获的案例,再次进行案例研讨,最终在工作中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实行分层分级开展读书活动。发展是因地制宜的,满足个体差异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此处同样适宜。如何助推教师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了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经探讨,将园所教师分为三个小组,每组设有一名领读人,针对不同组别教师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共读书目。
采用案例评选与共读活动相融合的方式。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活动案例,并在集体研讨中用理论武装实践、提升案例的理论价值同时,让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专业自信,感受到了共读活动对个人成长的帮助与支持,进而更加愿意参加共读活动,以求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每一次的读书活动中,以“老中青”三代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为切入点,通过采用“线上共读”“专家线上座谈”的方式进行,后期则综合采用线上和线下的“小组共读”“固定日共读”及“随机分享”的方式,综合利用专项时间和碎片时间,因地制宜地开展共读活动,将读书活动不断深入推进,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
2.研修活动,激发行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教育的需要,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幼儿园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我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领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时积极创设条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为教师延展成长的空间,促进专业行动力的有效执行。
课程改革不断拓展幼儿园教师的认知,缺乏经验的教师感觉没有方向,不知每天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园级层面要做好引领,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资源库,给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在课程审议中,由原来的研究文本向研究幼儿、研究材料转变,创造性地融入园所特色内容、班本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努力让课程更生动、更有趣、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基于问题导向的“沉浸式”“情境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将“研”字落到实处。如:结合环境改造、室内开放性游戏场打造、季节性创意活动、阅读区跟进研讨、班级区域规划与调整方案研讨、幼儿的游戏计划与表征研讨等。专题研讨着力点小,是来自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困惑,故而在研讨过程中气氛热烈,教师有话说,想表达,真正达到研讨的效果。
好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园所发展的根本,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幼儿。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感受付出带来的收获与回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无疑是坚定专业信仰最好的催化剂。
首先,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借助集团管理优势,充分利用集团优质资源,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借助活动的东风,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借助“四有好教师”团队和网络名师工作室,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一次次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专业自信。
其次,健全激励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被鼓励、被认可与被肯定,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孕育而生。有了一定的激励措施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让教师在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氛围中感受职业幸福感。
再次,园级领导要成为教师坚强的后盾。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园园训为“同心才能走得更远”,园领导更是做到言传身教,把热爱幼教事业、学好理论、不断钻研业务做到实处,同时关心教师、平易近人、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领导作风清正,园所风气向上。在大会、小会上更是表扬不断、激励不停,督促教职工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增进教职工集体协作精神,发展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日积月累,教师感受园领导的真情实感,在工作中都化作无穷的动力。教师以园为家、爱护幼儿,整个园所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赋能是关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草案》落地生根的保障,也是一所园所内涵建设的关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也是复杂而循序渐进的,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时刻思考如何带领教师在专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赋能、助力,帮助教师从思想到行动将专业素养落到实处,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成长”,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发展”,真正做到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看得见”,在享受《草案》赋予教师权益与保障的同时,不忘自己身上担负着的责任,努力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确实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