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桥半生仍是“少年”

时间:2024-04-24

段曼 罗先荣

他是淳朴的人,虽享有盛誉,71岁仍活跃在工程建设一线,熟悉图纸的每一个角落;

他是简单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按时上班,巡查工地布置工作;

他是纯粹的人,一旦立下志向、许下誓言,就要百折不挠、心无旁骛,一生为桥痴狂;

他是坚毅的人,为了建好宜昌长江上的桥,克服各种困难,不懈学习创新,从一个中学生蜕变为全能型技术专家。

他,就是老党员、知名路桥专家周昌栋。建桥半生,周昌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仍是“少年”。

“桥比我的生命还珍贵”

2021年7月,伍家岗长江大桥火热施工。桥面上,滚烫如沸,放一颗生鸡蛋,不到一刻钟,蛋壳就“滋滋”冒烟。一条千米长的主缆架在半空,两个高百米的主塔将它们高高托起,桥面下是滚滚的长江,一架“天堑变通途”的悬索桥初露雏形。

桥面下一条长长的锚道,总工程师周昌栋戴着一顶安全帽从桥的一头出发了。近2公里的距离,脚下就是奔腾的长江水,江面上风一来,锚道不停晃悠,周昌栋感到有些眩晕,呕吐感随之而来。他定了定神,坐下来休息了20分钟,又继续往前走,边走边检查,不放过一个细节。

“恐高的人不敢上,吃不了苦的走不完。”伍家岗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刘光胜说。

伍家岗项目部质监办主任朱腾飞说,“周总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很多年轻人自愧不如。”

“我47岁担任总工建长江大桥,桥比我的生命还珍贵。”周昌栋坦言。

“周昌栋就是为路桥而生的”,昔日同事王子玉评价。1972年,周昌栋经当时的单位推荐,赴湖北公路工程学校深造。

一次课上,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让周昌栋热血沸腾:武汉长江大桥,由苏联专家主导修建,核心技术要点对中国人绝对保密。1960年建南京长江大桥,苏联专家带着图纸离开中国,导致大桥建设一度瘫痪,1968年才完工。

“建桥需要自己的专家队伍,未来希望在你们手中!”老师的一番话,使“成为桥梁专家”的梦想,在22岁的周昌栋心里埋下了种子。

1996年,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纳入国家规划。在此之前,中国人还没有完全独立在长江上建设大跨径悬索桥的经历,宜昌人建设宜昌长江大桥更是首次。

“必须选一个技术和思想都过硬的人!”宜昌市主要领导们相中了周昌栋。周昌栋陷入矛盾,修建长江大桥是自己的夙愿,但技术管理难度大,自己经验不足,万一搞不好岂不是辜负了宜昌人民信任?

当时的宜昌市交通委员会领导找到周昌栋,“在宜昌建桥,谁有你技术水平高?如果宜昌早一点建长江大桥,大家还用去古老背渡口排队吗?”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周昌栋。没有长江大桥前,宜昌车辆过长江,全靠古老背汽渡,效率低不说,主要是安全风险高,时有事故发生。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现在需要我承担使命,我必须迎难而上。”临危受命的周昌栋,决心承担起在他看来“如泰山般沉重的责任”。

半年时间里,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夜以继日,先后8次去北京,从立项到设计,从招标到办理施工许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这个项目上,诞生了20多项特大型悬索桥关键技术成果。

“他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

1983年,表现出众的周昌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党员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无论技术还是为人,我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周昌栋暗下决心。

1986年,组织上安排周昌栋负责设计普溪河大桥。经过精密计算和思索,周昌栋推翻了原“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案,提出了当时在国内也属“前卫”的“双面直立式加筋土挡土墙方案”。新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激烈争议,怀疑他哗众取宠的有之,劝他听从领导不要担责的有之,劝他因循守旧的有之……

周昌栋顶住压力,在评审会上,他有理有据地解释,终于说服了所有人。新方案实施后,节省耕地25亩,资金70多万元,缩短工期6个月。

“我喜欢技术创新。”周昌栋如是说。2021年11月25日,记者在周昌栋办公室看到,地上码放着近2米高的桥梁专业“书墙”,另一面墙上,悬挂着伍家岗长江大桥设计施工图。说起技术,周昌栋指着图纸,如数家珍、眉飞色舞,如同庖丁解牛般烂熟。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周昌栋解释,这个项目,他的很多创新技术都得到实施和验证。他拿出一摞发明专利证书,“每一个发明专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凝结着周总的心血。”朱腾飞说。

创新流淌在周昌栋的血液里,不懈追求让他“木秀于林”。然而,已经“功成名就”的周昌栋,在原宜昌市公路局党委副书记肖流波看来,却并没有傲气,“圈子干净,为人谦和,从不参与吃喝、搞拉拉扯扯那套。”肖流波回忆,“承担大工程,有人请客送礼,但周昌栋向来严格要求。”

“他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是一个始终对党对人民忠诚的党员。”老伙计们纷纷赞叹。

“少年”再出征为桥痴狂

2010年,60岁的周昌栋准备退休。说退休,其实是程序上退休,人却已经被提前“预订”。

南方一家私企得知消息,邀请他过去,并给予百万年薪的待遇。几乎同一时间,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退休后返聘,留在宜昌建桥、带团队。

“我心里也有过一丝犹豫,但没过多久,我就决定留在宜昌,宜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宜昌人民培养了我,我热爱宜昌。”周昌栋回忆。

2012年10月,宜昌决定修建至喜长江大桥,“老将”周昌栋再次出马。2014年4月的一天傍晚,正在西坝工地巡查的周昌栋,忽然眼前一黑,晕倒在现场。紧急送医院后,他被诊断为尿潴流突发,需要立即手术。术后,周昌栋昏迷不醒,然而几天后,他睁开双眼第一句话就是:“工地情况怎么样了?”

随着年岁渐长,胃病、脑梗塞、视力昏花等疾病不约而同“找上门”,但只要到办公室,周昌栋就全身心投入,忘我工作。

2016年,至喜长江大桥完成施工后,周昌栋的弟弟考虑把周昌栋夫妻接到深圳养老。就在周昌栋决心留在深圳休养的当口,他接到了老搭档袁庆华的电话,请他回宜昌主持修建伍家岗长江大桥。

考虑到身体状况,这次,周昌栋拒绝了。没过几天,宜昌多个单位领导同事赶到深圳做周昌栋工作。周昌栋担心身体状况不敢承接,袁庆华说:“先回去帮忙,过段时间理顺了,您再回深圳。”

周昌栋被打动,决心拼了年邁之身,这一拼又是5载……

如今,每天早上,伍家岗长江大桥工地上,仍活跃着一个瘦削而精干的身影,大家知道,“少年”周昌栋又在巡查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