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沉浸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8

文/陆慧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75 部队香禾幼儿园

“沉浸”一词最早出于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1975 年的沉浸理论。该理论认为,“沉浸”是学习、工作时的“最佳体验”,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感并且促使人全身心投入到从事的任务中去且不停探索,不断达到新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进行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美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美的一种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认知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大自然可以让幼儿打开所有的感官通道来体验自然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沉浸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由此促进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我们将沉浸理论与大班生态美术教育相结合,展开构建生态“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的研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大自然中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美术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通过“自然式”沉浸、“情境式”沉浸、“探究式”沉浸等方式,使大班幼儿沉浸于美术活动中,大胆地创作和表达。

一、“自然式”沉浸

“自然式”沉浸就是幼儿被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沉浸状态。大自然能够打开幼儿所有的感官通道,让幼儿纵情肆意地在大自然中自由、自主地享受自然艺术的快乐。因此,鲜活的大自然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其自发地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遍地的野花、嫩绿的小草和可爱的小昆虫等以其勃勃生机吸引着幼儿。因此,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帮助幼儿沉浸于发现美和感受美的体验,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

春天到了,教师可以把幼儿带到了大自然,让他们自由欣赏沿途的春色并为其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与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材料沉浸式创造自己眼中的春天。幼儿成群结伴,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昆虫、野花、树木和建筑,甚至还有的幼儿发现了野兔和野鸡,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幼儿三三两两地停下脚步,有的拿出画笔作画;有的拿起树枝在泥土上创作;有的收集了很多的植物在地面上摆弄造型。不一会儿远处的建筑、近处的树、可爱的昆虫、弯弯的枝丫和五彩的花朵儿跃然作品之上。在活动中,大自然生态之美既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美术创作的想法和经验。看到幼儿的作品与大自然的美交相辉映时,我们也看到了幼儿眼中关于春天美的无限创意。

二、“情境式”沉浸

“情境式”沉浸是在生态环境中因情境或外界因素的感染而进入沉浸状态。由各种手段或方式营造的艺术教育情境和氛围,可以使幼儿在生态环境中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体验,促进幼儿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激发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欲望。

1 感受型环境的创设。

在生态“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情境创设时,尝试从倾听故事、谈话交流等方面影响幼儿内心情感活动。通过营造的教育情境,让幼儿沉浸其中,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欲望。

在一次冬天散步交谈中,有的幼儿问:“冬天的小树会不会很冷?”教师把幼儿的问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幼儿听,幼儿沉浸于故事当中并流露出帮助小树度过寒冷冬天想法。师幼讨论后决定开展为“小树穿冬衣”的活动。活动前幼儿自发组织收集麻绳、各种颜色的不织布和丰富的装饰材料,在活动中幼儿三人一组为小树捆扎麻绳和不织布、搭配颜色和装饰冬衣,幼儿相互合作,商量对策,沉浸于其中,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一个问题引发了“小树穿冬衣”的活动,通过情境式交谈和故事体验,引发了幼儿的情感活动——渴望为小树设计冬衣,并激发了幼儿的艺术表达和创作欲望。

2. 支持型环境的创设。

身心紧张的人是无法沉浸于某个活动中的。如果在活动中教师处于高控的状态,处处限制幼儿的活动,使得幼儿没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更无法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去的。因此,要让幼儿沉浸于美术创作活动,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温馨的活动环境。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保持积极心态,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幼儿活动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只有师生积极互动、彼此信赖,教师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进入沉浸状态。

户外活动中,幼儿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摆起了各种有趣的影子造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并借助身边的自然材料设计各种造型,最后将合作的造型描画于地面上。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游戏,适时地引导和支持活动并进行经验的提升,教师的适时引导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而大自然丰富的资源又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幼儿乐此不疲地从事着创作活动且沉浸于其中,创作欲望得到极大满足。

三、“探究式”沉浸

“探究式”沉浸是指幼儿对生态环境中各种低结构材料进行操作、游戏、探索而进入沉浸状态。美术活动成为幼儿活动中的语言、探究的工具以及表达、情感交流的媒介。

在生态环境中幼儿运用感官通道来体验和探索自然环境,我们应支持幼儿纵情肆意地在户外自由、自主地和大自然做游戏并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经验。

也可以游戏为载体开展生态“沉浸式”美术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那么以游戏为载体的美术活动的过程也会变成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将已有的经验与游戏相结合,幼儿更易沉浸于美术艺术活动,并且创造性地进行表现,体验沉浸式的创作状态。

在户外游戏“创意拍照”中,幼儿一起寻找自己喜欢的风景,用我们的拍照魔法口令并配上拍照手势把最喜欢的风景拍下来:“呜啦啦,魔法相机,咔嗒!”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玩得非常投入、开心,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将“拍摄”的风景画在透明的保鲜膜画纸上。幼儿沉醉于优美的音乐声和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沉浸式创作状态。

在生态“沉浸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沉浸式”状态,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在大自然中运用“沉浸式”的教学手段进行适宜的游戏和创设教育情境,帮助幼儿进入沉浸状态并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感受生态“沉浸式”美术的快乐,让这些快乐的体验成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