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趣探金陵名胜”——浅谈幼儿园有效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策略

时间:2024-05-08

文/姜岚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以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刘易思·芒福德语指出“贮存与传播、交流、创造和发展是城市的三项最基本功能”,城市文化永远不是静态的,始终面临着两大任务——继承与发展,由谁来继承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在应对两大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幼儿”是一所城市、一个国家最大的希望,我们应支持幼儿传承优秀的城市文化,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不断地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要素。因此,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积极投身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城市文化对幼儿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更是幼儿时刻浸润其中的生活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活经验,与幼儿相互作用并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在幼儿的眼中,城市里有太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城市里有太多值得他们探究的文化资源。若成人能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有效利用这些城市文化资源,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发展。在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探究中,能够让幼儿在主动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中引发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在真实的城市体验中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幼儿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成为完整的自己。

幼儿园有效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意义重大,可是很多幼教学者在对目前幼儿园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后指出,很多幼儿园在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幼儿根本没有获得真实的发展。那么幼儿园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发城市文化资源呢?我园在园本课程“小小城市文化探索者”中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我园地处国家文化名城——南京(金陵),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可开发的城市文化资源众多:自然环境、风景名胜、民间工艺、特色美食等,下面笔者就以“趣探金陵名胜”为例,阐述我园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以幼儿为中心,调研、筛选适宜的金陵名胜资源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依据幼儿对金陵名胜的关注和兴趣,选择幼儿喜欢的、愿意探究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金陵名胜资源是有效开发的前提。金陵名胜属于南京城市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类型,资源很多,带领幼儿探究每一个名胜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金陵名胜资源,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成人的角度进行筛选和运用,却忽视了幼儿的想法,没有考虑幼儿特殊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和学习方式,造成在实际研究中幼儿根本不感兴趣,不能真正投入。因此,我们开发的金陵名胜资源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进行筛选、整合的。

(一)倾听、回应幼儿的对话,了解、记录幼儿对金陵名胜的经验和兴趣

对话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交流的主要方法,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儿想法、兴趣的有效途径。在选择城市文化资源主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对话”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水平。如笔者班级每天都有一个“分享(反思)大会”时间,幼儿自己围绕一个主题讨论交流,教师仔细倾听,适时做出回应,密切关注幼儿所说内容的意义。在这样轻松、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幼儿体验到他们所表达的兴趣、想法与能力受到了教师的关注,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

在一次主题为“我最喜欢的金陵名胜”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兴奋地提到“中华门”“中山陵”“大报恩寺”“甘熙故居”这几个地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者边倾听边记录,在与幼儿进一步的交流后得知这几处名胜离很多幼儿的家很近,他们经常去那里玩,所以非常熟悉和喜欢。那么这几处金陵名胜就成为了教师选择城市文化资源主题的重点,因为它们处于幼儿的兴趣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主题。

(二)汇总、分析幼儿的共同经验,筛选、整合出适宜的金陵名胜资源

当一群有共同经验的幼儿刚接触一个相同的主题时,这些相同的经验会有助于他们提出问题、建议,有助于确定探索的方式。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城市文化资源的经验不够丰富,也不够多元,很少有机会与班级其他小朋友共同体验相关事物。因此,教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精力来汇总、分析幼儿的共同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然而,虽然幼儿对某个金陵名胜资源的关注和兴趣是教师选择的重点,但是并非幼儿所有的兴趣点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去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将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兴趣经验等主观因素,以及金陵名胜的地理位置、特点等客观因素出发,筛选、整合出幼儿喜欢的,并能给他们带来挑战、发展的金陵名胜资源。

班级里很多幼儿提出了不少他们感兴趣的金陵名胜:中华门、中山陵、甘熙故居、大报恩寺、牛首山、莫愁湖、明孝陵……我们根据大部分幼儿的共同经验、我园的地理位置、金陵名胜的探究空间等方面,将汇总来的金陵名胜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项目活动的形式深入研究的资源,主要有三个:中华门、甘熙故居、大报恩寺。一类是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研究的资源,主要有:明孝陵、莫愁湖、中山陵、牛首山等。

二、分析特定金陵名胜资源的教育价值,形成方案网络图

在确定了金陵名胜的重点研究资源后,教师组织团体研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抓手,对几个重点研究的金陵名胜资源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同时需再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等其他方式对其进行加工、组织,尝试抓住这些名胜的“资源核心点”,寻找活动线索,形成方案网络图,预设每一个项目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

(一)运用《指南》剖析资源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针对教师筛选出的金陵名胜资源,进行团体研讨,对照《指南》,对三大资源里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将资源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进行联接,挖掘金陵名胜资源中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例如,在探访中华门的时候,教师就将“中华门”里幼儿感兴趣的几个点,进行了可能的活动预设,并对照《指南》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学习与发展的分析。(见图1)

(二)抓住资源的核心点,预设方案网络图

图1 中华门资源分析表

当确定了三个重点研究的金陵名胜资源之后,教师继续预设、思考这几个资源的探究计划,预设方案网络图是教师做计划的有效方法之一。方案网络图能够帮助教师预设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预先为幼儿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做好准备。(见图2)

图2

三、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展开探究,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

有了前期充足的准备,接下来,就应激发幼儿的主动建构,将幼儿带入真实的情境中,由他们的兴趣、想法、发现、新奇感以及教师的观察、反思、引导、支持,推动一个深度学习的活动进程。

(一)支持小组合作学习——引发深度学习的前提

幼儿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之一。瑞吉欧教育提出“支持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学习——小组学习”,为了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保证每个幼儿拥有充足的自由探索时间和空间,同时为他们创设同伴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发展的团体环境,瑞吉欧教育者经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对未知进行探索。在“趣探金陵名胜”的项目活动中,为了引发幼儿的深度探究,教师支持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小组内还有教师、家长的加入,一起支持幼儿更好地学习。在“探

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幼儿一步步深入地思考。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幼儿下一步做什么,而是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适宜地提出一些能启发幼儿思考、集中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联想、支持幼儿建构的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探访甘熙故居时,“民居建筑”组的小朋友对甘熙故居的友恭堂、方亭、竹园等多处建筑的风格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在写生的时候不够细致,教师此时使用了提高幼儿积极性的提问策略:“这个门厅上半部分的图案像什么呢?下半部分的图案像什么?我在想为什么上面是镂空的,下面不是呢?”(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联想)“这个屋檐和我们之前在学校看的苏州江南建筑的屋檐相同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提出问题,在比较中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甘熙故居特有的建筑风格)“你会选择哪个部分拓印、哪个部分写生呢?你将如何连接两个部分的图案呢?”(提出问题,帮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建筑特色)……教师的提问打开了幼儿的思路,引发了幼儿对建筑风格的细致观察,推动了幼儿对民居建筑特色的进一步探究、学习。访甘熙故居”的活动中,根据在活动前共同制订的方案网络图,师幼筛选确定出4个小组的主题:“金陵工巧探访组”“民俗文化探访组”“民居建筑探访组”“金陵十八坊探访组”,每组成员5~7个,同时每小组还配备2名教师、一名家长志愿者。在充分的人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下,每一组幼儿充分地互动,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寻找感兴趣的探究点,共同为矛盾冲突寻找线索,能够生成许多有深度的活动。

(二)使用提高积极性的提问策略——推动深度学习的关键

(三)鼓励幼儿的多元呈现——促进深度学习的延伸

绘画、建构、书写、游戏等多种表现手法,是幼儿呈现、表达自己对金陵名胜资源感受、理解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他们再次探究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在趣探“金陵名胜”的时候,每一次探访回来都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例如,探访中华门后,“城门组”的幼儿会自发地到建构区尝试搭建“中华门”,在一次次失败后,幼儿不气馁,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园内园外寻找、搜集适宜的材料,学习高级的搭建技法,一天天地完善“中华门”的搭建。“兵器组”的幼儿能将自己用手机拍下来的兵器照片,用画笔画在纸上,细致地把自己见到的兵器结构、兵器的作用以及自己对兵器的见解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听,幼儿还能用乐高等插塑玩具合作搭建喜欢的兵器。探访甘熙故居中的“民俗文化组”的幼儿认真地写生了“临展厅”中的“大花轿”。回来后幼儿自发寻找材料,制作了一个“小花轿”,并将“花轿”的情节融入到创造性游戏中,在游戏中延伸新知识,等等。

四、成立研究共同体,观察、评估幼儿的学习过程

成立研究共同体,定期组织安排不同人员的交流、分析,以团队研讨的方式观察、评估幼儿在过程中的资料,能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思考、分析幼儿的深层兴趣,从而解读、回应幼儿的困难,帮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活动一步步深入。在“趣探金陵名胜”的项目活动中,我们就成立了研究共同体,因为单单靠班级教师的力量评估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发展是很不全面的。这个研究共同体包括班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科研主任、园长、家长、社区人员等,大家一起参与到项目活动的研讨中来。

(一)第一层级——班级教师的观察与评估

每一次活动结束当天,班级教师之间会进行及时的反思与交流。首先反思今日探访活动整个流程中的问题,如:在“探访甘熙故居”的项目活动中,每一小组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尤其是“民居建筑组”需要花费时间观察写生的小组,是否需要适当地延长小组活动时间?每一小组的线路是否要根据幼儿兴趣点的变化而调整?探访作业单的设计是否能真正帮助幼儿探究?是否需要相应调整呢?等等。其次,班级教师需要及时地整理与筛选出活动过程中有价值的幼儿学习资料(包括录音、视频、幼儿的绘画作品、照片等),以便在幼儿园观察交流时使用。

(二)第二层级——园级团队的观察与评估

活动结束后一星期左右,园长会带领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师、班级教师再次进行反思与交流。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研究共同体需要通过不断观察、反复观看由班级教师挑选出的幼儿拍摄的照片、教师拍摄的录像与照片、幼儿的绘画作品、周记,反复地倾听录音等方式,不断思考幼儿的现有经验是什么,寻找他们的问题、兴趣所在,以此作为评估幼儿的重要依据,也为下一次的探究活动做计划。

(三)第三层级——家、园、社区为一体的观察与评估

在活动结束后两个月左右,园长会带领家长、甘熙故居的民间艺人、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师、班级教师再次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学习与发展的评估。我们会向每一位家长、社区人员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到研究共同体中,会将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做得更加全面、直观、真实。例如,在探访“甘熙故居”的两个月后的分析大会上,有位家长代表拿出自家女儿在几次探访甘熙故居的民居建筑后的写生作品,不禁感慨幼儿在探访前后的变化,她表示女儿以前不爱说话,也不爱表现自己,是一个内向、自卑的女孩,但是自从加入了“民居建筑组”的探究后,幼儿喜欢上了九十九间半的建筑风格,她的写生作品经常被展览在幼儿园的主题墙上,女儿越来越自信,周末在家也喜欢到户外写生建筑,她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找到了真正的兴趣,她看到了孩子在活动中建立起来自信。家、园、社区为一体的观察评估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幼儿在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