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变求新 笃行致远——记沧州市车站小学教师翁增光

时间:2024-05-08

教师档案

翁增光,沧州市车站小学语文老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刘世荣名师工作室成员,沧州市十佳科教先锋,沧州市学科带头人,沧州市优秀教师,沧州市师德先进个人。他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八次;多次为参加省培、国培的教师做经验交流;主持的一个市级课题,参与的三个省级课题均已结题。多篇论文在《河北教育》发表,多次参与教学专著编写。他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轻松、幽默、高效的教学风格,自参加河北省刘世荣名师工作室以来,带领沧州市新华区广大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路上阔步前行。

课堂教学

立足单元整体探寻人与成长的关系——《宝葫芦的秘密》教学实践

【课前思考】

《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教学通常是先解密“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再去引领学生读整本书,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做人不要不劳而获,要脚踏实地。这样的解读是基于一篇课文的角度,将学生阅读的视野窄化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以及立足单元统整的角度设计单元核心问题,这样就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利于将碎片化的文本置于整本书的大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是通过童话的角度,探讨自我成长的话题,体现了人与成长的关系,其他两篇童话亦是如此。因此,本单元的核心问题设定为人是怎样在童话的世界中自我成长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基于发展型任务群,围绕本单元核心问题从课文到整本书,将学生的思维从浅层次的思考,引入到深层次的思辨中,在跨时空的比较阅读中,最终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将阅读方法迁移到其他两篇课文中。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确定核心任务

1.师生谈话,交流第八单元三篇课文的特点。

课件出示三篇课文的题目,学生找出特点,讨论喜欢童话的原因。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页,师生交流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了解童话故事的本质,明确本单元核心问题:人是怎样在童话的世界中自我成长的?

3.课件出示课题《宝葫芦的秘密》,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核心问题:人是怎样在童话的世界中自我成长的?

二、预习检查,扫清阅读障碍

教师出示预学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教师指名读词语,重点处理“拽”“劈面”的意思和“规矩”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预学单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抓住重点,初步了解王葆

1.课件出示课中探究单1,引导学生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内容和特点。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探究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1:王葆是个普通的孩子。

学生2:王葆是个淘气的孩子。

学生3:王葆是个爱听故事、有点懒的孩子。

……

3.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王葆与奶奶的对话,进一步体会王葆的特点。

4.教师总结:王葆是一个淘气、爱听故事、争强好胜但又能力不足的孩子。

【设计意图】利用课中探究单1 再次阅读课文,师生通过了解奶奶给王葆讲故事的经过,抓住描写王葆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初步了解王葆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重新了解王葆

1.教师课件出示《宝葫芦的秘密》的作者张天翼对王葆的介绍,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了解王葆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王葆为什么那么想要一个宝葫芦?

(1)浏览课文,回忆原著,师生梳理王葆让宝葫芦实现的愿望。

(2)师生交流,明晰王葆与宝葫芦之间的关系。

(3)教师总结:王葆是想通过宝葫芦成为完美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文,梳理王葆要求宝葫芦为他实现的愿望,。引领学生认识到王葆想利用宝葫芦不费力气地改掉身上的缺点,成为完美的孩子,为第二课时进一步探究宝葫芦与王葆成长的关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原著,探究王葆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原著内容,梳理宝葫芦是怎样帮助王葆实现愿望的,思考:王葆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变成了一个受欢迎的、完美的孩子?

2.教师小结:王葆得到宝葫芦的帮助后,非但没有变得完美,得到幸福,反而受到了伤害,失去了朋友,让亲人和老师怀疑。

【设计意图】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会发现王葆在宝葫芦的帮助下虽然实现了愿望,但是却付出了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样的反差促使学生开始更有价值的思考。

二、群文阅读,见证王葆成长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葆的梦想和现实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

学生1:因为王葆不劳而获,他的东西或本领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学生2:宝葫芦是个年轻的葫芦,头脑简单,法力不强,不能正确理解王葆的意思,只能从别处把东西搬来。

……

2.教师课件出示书中节选“天渐渐黑了下来……我得跟他说说话儿,跟他打打闹闹,好让他知道我心里多么快活。”学生默读,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3.师生交流。

学生1:孤独

学生2:寂寞

……

4.教师课件出示2007 年《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真人版中宝葫芦对王葆说的一段话:“你说我是妖怪?是你自己心里想歪了,我才去那么做的,主人,我就是你心里的欲望,你怎么想我就怎么做,为什么是我的错呢?”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1:我觉得王葆错了,他不该让宝葫芦去作弊,去满足他不切实际的愿望。

学生2:宝葫芦反应的是王葆的欲望。

……

5.教师出示不同故事中的法宝以及这个故事的梗概,引领学生交流: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个法宝,实现哪些愿望?

6.在学生充分表达后,让其思考:现在让你将法宝扔掉舍得吗,为什么?这个法宝反应的是你的什么?

学生:我舍不得扔掉,法宝反应的是我不切实际的愿望。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王葆扔掉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他扔掉了自己的欲望,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再次信任。

8.教师与学生交流:此时此刻的王葆还是从前那个王葆吗?

学生:不是了,他长大了。

【设计意图】从纸质的书到拍成的电影,从一个故事到多个故事,从王葆到自己,在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大阅读背景下,一起感受王葆内心的成长轨迹,创设情境亲身经历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思辨升华,解密成长密码

1.教师引导学生再看题目《宝葫芦的秘密》,思考:你觉得这个秘密是什么?

2.教师小结: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想借用法宝实现成功,就像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不断借用法宝战胜群妖恶魔。同学们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法宝?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法宝是存在的,那就是靠人类自己的奋斗,去创造法宝才能迎来人类的进步。希望同学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法宝。

亦教亦思

建立单元视角 培养思辨精神

○翁增光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建立大语文观,要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最终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颁布以来,单元统整、语文学习任务群、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预示着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将会发生一场变革,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以及思维含量的增加。

立足单元统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立足单元统整的大单元备课,更有利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如何寻找一个切入点重新解构整个单元呢?那就必须依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对单元课文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寻找几篇课文的内在联系,用一个核心问题统领整个单元,实现阅读方法的有效迁移。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来展现人的成长与童话故事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出单元核心问题:人是怎样在童话的世界中自我成长的?在这样的单元背景下,《宝葫芦的秘密》作为单元第一课时站在人自我成长的角度看待童话与人成长的关系,通过课堂上阅读讨论宝葫芦与王葆成长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也从浅层次的思考进阶到深层次的思辨中,为后面两篇课文从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角度探讨童话在人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奠定基础。

搭建思维阶梯。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思维阶梯。从课文中我们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学生与童话之间搭建了一座座桥梁。比如:王葆迫切需要这个宝葫芦仅仅是为了帮他实现愿望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些愿望会给王葆带来些什么?一系列讨论后,学生明白了——王葆要的不仅仅是愿望,更是完美的人生。这时学生就从故事进阶到了王葆的成长。当教师将各种法宝放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挑选喜欢的用来实现愿望,最后又让他们必须扔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开始从王葆进阶到对自己人生成长的思考。这时的他们不再是一个读故事的人,而是故事中的人物,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去体会人生抉择的艰难,让自己和王葆一起在童话中成长。

多角度大阅读。语文教学不能将学生局限在某一篇课文之中,而应该为他们打开更加广阔的阅读天地,在多角度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宝葫芦的秘密》教学时,我引入了教材编者、童话故事作者、电影编剧等对这个故事的解读,以及与之存在某种联系的其他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梗概。学生的阅读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容量,为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他们会了解到在作者心中王葆的样子,从而与课文中的王葆产生认知冲突;他们会通过电影中宝葫芦的自白,了解王葆要宝葫芦的真实原因;他们会在比较不同故事中法器的作用,认识最真实的自己。而这一切将告诉学生多角度大阅读是最好的阅读方法,并实现有效迁移。

名师点评

扎根教学一线 勇做课改先锋

○朱金云

初识翁老师我觉得他不太爱说话,尤其和不熟悉的人在一块儿。不过只要他站在课堂上,只要和学生在一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妙语连珠、睿智幽默,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课。他的课堂高效、灵动、创新、快乐,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挑战、成长。

不断淬炼。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背后都是千百次的打磨和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准确找到学生的生长点,也需要不断淬炼。翁老师的课上得好,是因为他不断更新观念,为了吃透教材,他下苦功夫,深钻细研,多听多讲,掌握了课堂规律。记得他第一次上公开课,天天看名师的课堂录像,结合自己的问题想对策,再一遍一遍地试课,慢慢找到了上课的感觉。从那一年起他就成了公开课“专业户”,几乎每年都要讲上一两节区级以上的公开课,每节公开课都是一次教学能力的提升。

敢于突破。近几年他不断尝试新的课型,比如古诗词吟诵课、学科融合课,也试着在进行单元统整教学。他将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吟诵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语调的平仄变化和声音的长短不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他尽力还原真实的学习场景,突破学科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引入多学科的不同元素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单元统整教学,就要立足单元整体,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深度解读课文,寻找其中统领单元的核心问题,进行多角度比较阅读,锚定思维训练点,实现阅读方法迁移。就像《宝葫芦的秘密》一课,从最初的单篇教学,到进行单元统整的尝试,他紧紧抓住语文最内核的东西,深入剖析童话的育人本质,将单元的重点探寻放在童话故事与人成长的关系上。几年下来,这些新课型都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也有可以借鉴的典型课例。他的课上得越来越自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乐于传承。翁老师在不断追求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的同时,深谙“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他从最初担任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小问题;到依托学校蓝青工程收徒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再到现在带领车站小学教研团队坚持常态化推门听课,针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采用课例研讨与即时说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双减齐下去繁冗,教研提质还本真”的体验式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体验教研的成长过程,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在2018~2020 年,他顶住工作压力,担起新华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重任。这两年,他先后组织了“新入职教师说课展示”“青年优秀教师展风采”等一系列区域教研活动,推动了区域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翁老师的心中,教育就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生,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的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他珍惜与孩子们的每一次遇见,珍视与孩子们的每一点成长。他将用最真最诚的心,去换取致善致美的情;将用一生去追求、去挑战、去创造更美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