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落实四级管理 助推专业提升

时间:2024-05-08

○刘晓芹

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学校品质发展的杠杆,好教师才能成就好学校。所以,我校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着力培养教师素质上,探索出了助推教师成长的四级管理模式。

一、规划先行,让教师提升有目标

1.建立教师成长梯队模型。为了加速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把教师队伍划分为两个梯队。一个是刚入职教师和刚调入教师组成的第一梯队。一个是在我校有3年以上任教经历的教师组成的第二梯队。第二梯队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典型教师三级,明确起点和目标。

2.研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根据自己在学校梯队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以3年为一个周期,第一梯队的教师根据自己发展情况可以申请第二梯队的合格教师。第二梯队的教师每个层级都可以申请晋级。典型教师是我们推荐更高一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学校对申请晋级的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合格晋级的教师要进行隆重的表彰,让教师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成长目标更明确。

二、培训跟进,让教师提升有方向

1.基本功培训。按教体局要求,我们每年对教师的“三字一画”进行培训考核。

书写依托练字小程序,朗诵由市朗诵协会专家定期进行指导。学校成立教师“书写群”和“朗诵小组”,每天上传书写作业,每周上传朗诵作品;每周上交一幅简笔画;每周展示一次粉笔字。

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基本功练习进行周考核评比,累计计入教师年终考核。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教师的书写和朗读水平大大提高。

2.“双教研”培训。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教研员的引领下,校本教研培训中,我们着力改变过去的教研路径,把教研活动由单一的研教模式改为既研教又研学的“双教研”形式。

强调集体备课要有深度:学科主任深度参与;深耕教材、课标;深入学习学科知识;深知学情。课堂教学要有效度:小组合作有效;小组评价有效;教师点拨有效;课堂练习有效。倡导课后大教研和即时教研两种教研形式结合。通过备课、上课、课后研讨等活动让教师明确如何备课、上课更有效。

在“一备两讲三研讨”的校本教研模式里,通过先行课、示范课、过关课、推门课等一系列的磨课研讨活动,我们探索出了以“学管小组”为依托的“361课堂教学”模式。校本教研培训让教师幸福地行走在课堂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网络资源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各种学习平台不断涌现。我们为教师推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承德市名师、骨干教师在线培训平台”以及河北省每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让教师学习交流借鉴,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4.师德师风培训。为了树立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风气。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学习各种师德、师风制度,让教师明白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并和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另一方面听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有身边模范教师的报告,也有从网上找来的名师的师德报告,让教师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

三、读书学习,让教师提升有支撑

1.固定读书时间。学校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为师生读书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室和学生一起读,其他人员到教师阅览室读书。阅览室为教师配备了3000多册图书。每个学期除了两本规定的必读书目,其他均由教师自选。

2.搭建展示平台。为了使教师读书收获更大,我们给教师搭建了读书展示交流平台:包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评比,每周五的读书展讲活动,展讲活动时6位教师讲读书心得,每人10分钟。领导班子也要参与展讲,一方面自己要成长,另一方面给教师起表率作用,让教师读书更有动力。

3.纳入考核。为了避免教师读书不思考,读书没收获甚至是“出工不出力”,我们出台了相关制度,把读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作为年终书香教师评选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向上一级推选的主要条件,同时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

经过近6年的坚持,教师底蕴变厚了,视野变宽了。读书是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成长方式。

四、文化助力,让教师提升有格局

1.文化引领。在我校“139生活教育文化”引领下的教师成长,紧紧围绕“生存、生长、生命”三个维度做文章,“生存”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生长”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进步,“生命”是明确人生价值,把服务和改变学生,培养更优质的人才作为人生最高境界。

2.活动助推。为了让教师成长向着“生命”的高度迈进,我们坚持召开“课改先锋教师表彰会”“我与学生的幸福生活展讲”等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多数教师能自觉成长、自我赋能,当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被动转为主动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航。

评价

承德县教师发展中心:新课程背景下,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和新教材的关键。我们认为培养教师队伍的重点就是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承德县实验小学扎实落实县里的要求,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统筹谋划,师德师风、专业学识、必备能力、职业追求全面兼顾,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