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朱文学
《1000 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旨在认识“千位”及其计数单位——“千”,初步建立四位数的整数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是教材第一次正式介绍“比100 大的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其实已普遍接触过,且绝大多数学生会读会写即将要学的“1000以内的数”。在这样的学情下,加之“数的认识”本身又有些枯燥,我们该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该怎样带着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学习之后有哪些新的收获?带着这些问题,在前测的基础上,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尝试。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1000 以内数的认识》,我们以“听声拨珠”活动为引子,了解学生的起点,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师:(将计数器藏在讲台下)同学们,仔细听,猜猜老师拨的数是多少?请在你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了一颗珠,学生可听到一声落珠的声音。)
生:是100。这一颗珠可能拨在百位上,表示100。
师:说得很好。不仅说出了答案,还说出了理由。
生:我觉得这颗珠也可能拨在十位上,表示10。
生:也可能表示1,拨在个位上。
师:老师觉得大家的发言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这个词就是“可能”,它表示——
生:它表示会出现不同的情况,答案不止一个。
生:老师,还可能是1000、10000。
师:听说过1000、10000 这样的数吗?(听说过)1000 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一会儿再说。从刚才几名同学的发言中,老师听到了“个位”“十位”“百位”这几个词,我这儿有几张卡片,谁能帮我排一排?
……
课始的“听声拨珠”活动,大家屏住气息,静静等待教师发出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那么神秘地将计数器一“藏”,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聚焦到活动中来。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依据原有的拨珠经验,头脑中一定呈现出这颗落下的珠子落到某个数位上,可能在百位上,也可能在十位或个位上。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知道这颗珠子在百位上,表示一个百,即100。学生对数字在某个数位上表示的数值大小是清楚的。对“个位”“十位”“百位”进行排列,是让学生复习已学数位的顺序,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整理,也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去认识新的数位——千位。
之后,我们进行了拨珠活动的升级,从一声到两声,一题有了更多的解,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与数值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有序性思维。用两颗珠子表示不同的数,珠子的位置变了,数的大小也变了。听声拨珠的过程中,活动的珠子是学生思考的媒介,是活跃的思维的外在体现。
数(shù)源于数(shǔ)。拨珠数数,是这一部分教学占时较多的活动。有逐一计数,如“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也有按群计数,如“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逐一计数有利于学生体会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按群计数则突出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拨珠数数,拨的是数数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动态呈现。
在拨珠数数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数得快拨得慢,且有不少的学生并不关注所拨的数位。为此,我在思考:学生对计数器较为熟悉后,我们能不能把有形的计数器撤掉?如果撤掉是不是就意味着只数数不拨珠?但只数数不拨珠,是不是又将直观形象的计数变成了较为抽象的活动?如何让学生把有形的计数器呈现在头脑里?课上,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好860 后闭上眼睛,在头脑里呈现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到1000”,数一个数,手在空中拨一次。
师:大家刚才在空中拨珠的时候,是一直都在十位上?
生:不是。数到890 以后,数900 时十位上应该有十颗珠子了,我们要把十位上的十颗珠子拨掉,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生:在数1000 时,百位上也有十颗珠子了,我们需要先把百位上的珠子全部去掉,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
生:从990 到1000 的过程有点复杂,先是十位上由九颗珠子变成十颗珠子,把这十颗珠子拨去后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时百位上也有了十颗珠子,再把它们拨去,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
“拐弯数”是学生数数的难点。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借助头脑中的计数器构建“拐弯数”的过程,从有形到无形,从能拨到会说,从“知道这样拨”到“为什么这样拨”,随着脑中那些“数珠”的拨起落下,渐渐感悟到“十进制”“位值制”的意义与作用。
史宁中教授指出:自然数是对数量以及数量关系的抽象。他认为,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这种抽象,或者说,可以有两种方法认识自然数,其中之一就是基于对应的方法。
基于对应的抽象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利用图形对应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然后再对图形的多少进行命名,最后把命名了的东西符号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对应关系,充分感知这一抽象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位与数值的关系,我将教材中分散呈现的实物图、小棒图、计数器与自然数等进行集中呈现。从具象的实物,到计数器上半抽象的数珠,再到各个数位上抽象的数字,整体呈现,一一对应。虽然只是呈现方式的改变,却更有助于学生在观察中感悟从实物到符号的抽象过程。
数,是枯燥的。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数,充分调动学生看、听、思、说,让数“动”起来,一定会给数以“生命”,良好的数感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