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数学课要充满浓厚的数学味。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形成技能;不仅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要锤炼数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更应该思考,精心设计常态课堂,让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自然生成。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科素养,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要想让学生简单的学,老师就要复杂的备,课前给学生安排好学习内容,创设好学习环境,组织好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功底,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好教学方法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和培养。
1.巧妙导入,引发数学思考。当前,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分析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本领,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功。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2.内容游戏化,让课堂充满数学味。学生最喜欢游戏,要让他们学得轻松愉悦,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小游戏,增加趣味性。如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让每个孩子做一套1——9的数字卡片当扑克牌,每节课快结束时同桌进行玩扑克牌的游戏,你出一张,我出一张,轮流计算得数,对方判断对错,从而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既夯实计算基础,又调动学生兴趣。当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为了巩固7的乘法口诀,上课前先和他们玩“名7暗7”游戏。全班从1开始报数,凡是带7的数字和是7的倍数的数字击掌,谁出错表演个小节目,学生不但需要熟记7的乘法口诀,还锻炼了他们反应的速度,思维的敏捷,听讲的专注。
3.运用多种形式,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数学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让学生在丈量课本、书桌长度中体验厘米、分米的大小;在用水倒几次才能灌满的实验中感受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中,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学生在思考、操作、交流中充分展现出多样化的思考过程,感悟到转化思想的运用,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1.深入解读教材,让概念过关。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起始章节的学习,因为它往往起着引领全章的作用;重视概念教学,因为概念弄懂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就可提纲挈领,融会贯通。如果学生明白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就知道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如果都取1份,分的份数越多,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反而越小。明白了分数的意义后,学生便会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
2.抓住核心能力,让计算过硬。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有了过硬的计算能力,学生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每节课前5分钟必不可少的安排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练习,或口算,或笔算,或简算,经过日复一日大量的计算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3.抓住课堂生成,让课堂鲜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如在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 1:9÷1,生 2:3÷9……生 2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如何巧妙化解,引发数学思考,只见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的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数学的语言,有几个基本的特征,一种是数学的自然语言,一种是图形语言,另外就是符号语言。学生必须会用多种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学会透过文字想象出背后的意境,常用的方法有画线段图,数形结合,把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学符号或等量关系式等。
1.用数学思维分析——会画线段图。尽管新教材对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没有明确要求,但线段图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数量关系,对准确解答题目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从低年级学习比多少,倍数关系的题目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一直到中年级的两步应用题,高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因为有边画图边分析的习惯,学生解题思路清晰、流畅。
2.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如:“烙饼问题”可以用表格和数字的形式表示每1分钟烙的哪个饼的哪一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3.用数学语言表达——学做翻译。学习数学常常需要把大段的数学术语或数学信息翻译成简洁的数学算式或等量关系式,使题的结构一目了然,解题思路跃然纸上。如:一个数除以5后,商和除数相等且余数最大,这个数是多少?首先引导学生想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什么算式?被除数不知道可以用( )代替,翻译成()÷5=5……4,根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可以求出被除数为29。
1.注重细节培养,体现学习价值。数学是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细节,因为细节往往关乎到整个学习质量的提升,比如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规划意识,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如:课前准备好课本、练习本、草稿本等等。学数学离不开草稿本,“草稿本并不草”是我对学生的要求,每做一道题都要在草稿本上画画图,列列竖式,一道挨一道书写,便于回头检查。做题先审题,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勾画出重点词语,易错的地方做上重点标记,圈一圈,列一列,在草稿本上画一画,试一试,很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十冶综合学校一分校 苏春峰
与老师们一起研究
2.自觉检查,让数学素养自然生成。任何的习惯都离不开一种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检查要勤,可以边做边回头看过程和步骤,这样一方面因为是刚做过的题目,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回想刚才的过程是否正确,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边做边检查防止都做完了才发现错误,前功尽弃使人沮丧,又使卷面因改动过多而太乱。另外,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也很难养成都做完了再检查的习惯。
3.及时复习,提升、发展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把所学知识尽收囊中。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等。通过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清晰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复习分当日复习,一周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等等,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可以先看书,用思维导图,画知识树等,理清知识点,列出知识脉络提纲,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概念、公式等,并做相应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智力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在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积累经验。低年级《认识钟表》是教学难点,我就每次上课时出示一下表盘,让学生看看几点了,下课再问一问,现在几点了,天长日久,不用讲每个孩子都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放的练习题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如: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玩七巧板,使学生体验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时,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而且同样的基本图形,若位置不同,得到的图案也不一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学生求异、求新中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在拓展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以后,让学生开展探讨“求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的活动课。要求学生想尽各种方法求出一个萝卜的体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结果,学生探究出好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先把橡皮泥捏成与萝卜同样的形状、同样的大小,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就能计算出萝卜的大概体积;有的把萝卜想象成一个圆柱体,直接测量有关数据,估算出它的体积。正是因为给学生创设了实践探究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数学最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猜想、验证、创新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出知识扎实、能力出众、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当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从更多方面着手,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足够的教学智慧保障。我想,我们只要时刻想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在课堂中努力体现这样的追求,核心素养一定能够自然生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