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茅萍荷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散文,看是写物,实则写人。本堂课的教学,教师着眼文体,着力“语用”,秉着务本求实的态度,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案例回放】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能体现姥姥剪纸手艺的文字,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阅读、批注)
生:我画到了第一自然段“左邻右舍”这个词,这个词说明姥姥的剪纸很受欢迎。
师:这个词不能单独看,联系这句话后面的一个关键字,你会读出更多。
生:我找到了“都贴着”的“都”,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可见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师:读书要前后联系。关注这些词语,你能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吗?
(生读)
师:我们一起读读。
生:我画到的是第二自然段中“普普通通”和“要什么就有什么”。普通的剪刀和彩纸,在姥姥手里要啥有啥,说明姥姥剪纸水平很高。
师:会读书!普通的是剪刀,是彩纸,不普通的是?
生:不普通的是姥姥剪纸的技艺。
师:所以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无所不能。
……
生:我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啧啧赞叹”,大家都夸姥姥“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手艺,哪是高超,简直是——
生:神了!
师:姥姥是个能人呀!(板书:能人)赞叹着,来夸夸姥姥。
(学生感情朗读)
师:“啧啧赞叹”的“啧啧”是什么意思?
……
师:要是你姥姥就有这本领,你是什么心情?
生:自豪。
生:得意
师:带着这感情,把“你姥姥”换成“我姥姥”,好好夸夸咱姥姥!
(学生感情朗读)
【教学赏析】回归本真的词语教学,就应将词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之中。本课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都依循文本,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体会,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最值得一提的是随文理解“啧啧赞叹”时,读悟结合、拾级而上的学习过程处理。这是在朗读中理解词语,而理解的过程,也让朗读有了层次,最终达到了“个性朗读”的佳境。
文本领悟离不开语境。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前后联系读文章,如第一自然段中“左邻右舍”与“都”字间的彼此照应,第二自然段中“普普通通”与“无所不能”间的衬托对比,第三自然段中“有求必应”与“接着干活儿”间的层层推进。惟有关注到词句间的联系,在语境中让学生品味,才能促使学生收获到语文学习中的“真理解”。
【案例回放】
师:令作者印象最深的剪纸是——
生:“喜鹊登枝”这种剪纸让作者很难忘。(板书:喜鹊登枝)
生:我找到这样一种剪纸,“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师:与老牛、兔子有关的剪纸,作者都印象深刻。
(板书:老牛兔子)
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在回忆“喜鹊登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老牛兔子”的故事?浏览课文,找找看。
生:四到六自然段写“喜鹊登枝”。
生:七到十三自然段写“老牛兔子”。
……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能体现姥姥剪纸手艺的文字,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阅读、批注)
师:第二自然段,前一句是直接写姥姥的“神”,后一句则是借别人的嘴巴来赞美姥姥。这是什么写法?
生:这是侧面描写。
师:作者的高明就在于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把这个发现,写在旁边。
【教学赏析】揣摩表达,是阅读教学的独当之任。表达是“珠”,教学是“线”。回归本真的写法领悟,就应将揣摩表达贯穿课堂的整体之中,在“珠”的采撷中串成贯穿课堂的“线”:
首先,在整体感知中了解写法。梳理文本脉络时,学生发现:“喜鹊登枝”与“老牛兔子”为文章主体,教师顺势一引:姥姥只会剪这两种?文章选材的匠心呼之欲出。继续追问:一到三自然段是怎样的描写呢?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详细与简略的区别,作者运用材料的手法也就呈于面前。接着,在深入文本后领会写法。交流分享时,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引导发现,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是直接描写,第二句是侧面描写,也就水到渠成。这是从内容走向写法的跨越。把握内容,点明“写法”,就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文学习中进行“真阅读”。
【案例回放】
师:同学们,乡下人的赞叹,跟城里人的赞叹可不一样。想听听城里人怎么夸人吗?
生:想。
师:你姥姥真是技艺高超,她老人家的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你更喜欢听谁的夸奖?
生:乡下人。
……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一起再读读,品品里面的滋味。(生读)
师:现在你能学着乡下人的样子,也来夸夸姥姥。可以用上一种句式,也可以都用上。
你姥姥神了,
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像______,
剪______能______,剪______能______。
生:剪鸭像鸭,剪鹅像鹅。
师:这都是动物。
……
师:改得好,这两种动物很相似呢!谁能一下子用上两个句式呢?
生:剪狗像狗,剪狼像狼,剪朵月季能折下,剪朵玫瑰能赠人。
师:掌声,像极了乡下人,会说话!
【教学赏析】回归本真的语用实践,就应让语用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用。本课的一大亮点,就在得言、得意之后的迁移运用——品味“乡下人”的说话魅力,学学“乡下人”的说话方式。教师模仿“城里人”的“套路”,让学生聆听比较,再找出具体事物,推敲研究。终于让学生发现“举例”的学问,从而仿照句式练练笔。练笔的设计也有梯度:可选一个句式,也可两种都选。不得不说,课上教师的点评牢牢抓住了本次练笔的“七寸”,即时修改,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品质的提升。看来,必须要走到“语言”背后,走进“语言”深处,练笔的设计策略才能实实在在摸得着,学生的持续发展才能真真切切看得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