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天津 郑金霞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1 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中明确指出:“把握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的融合度,用好党史‘教科书’,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纵横剖面,科学选取素材,展现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对党史进行了考查。而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下简称为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对党史的考查,与往年比较,更具创新性。
表2016·天津卷·13 和2021·天津卷·16 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道题在情境的创设、材料的选取、设问的设置、参考答案的采分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以往的材料题在情境的创设上以史实叙述为主,而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提出“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着重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从材料设问来看,试题更关注核心素养。如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第(1)问中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考查了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才能对其有准确的认知、理解和分析。根据“1980 年5 月”分析时代特征,可以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背景。第(3)问中的“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考查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在论证中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历史解释,在解释过程中,坚定学生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
历史试题关注时政是历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一大特点。2016 年天津卷第13 题也是对党史热点的考查,材料出处大多摘编于历史著作,而2021 年天津卷却引用***总书记在2021 年2 月20 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这一新趋势,要求师生密切关注时政,并结合教材所学,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以史为鉴,搭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2016 年天津卷第13 题的问题设计较为单一,答案也是固定的,按点给分。而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第(3)问,“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此设问里“选择一个”比“固定一个”更能让学生有更自由的论证空间。而且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并没有标准答案。
2016 年天津卷第13 题设问针对“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到什么”,而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设问针对“归纳特点”“概括意义”“结合所学说明”,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抽象概括能力。如2021 年天津卷第16 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在解答时,根据“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可得出系统征集整理出版了党史资料;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得出编写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党史资料。对于意义的回答也需要对材料进行准确分析,这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 年2 月20 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为青少年学习党史指明了方向,以考促学,党史也将会成为高考持续的热点。
从1921 年到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史明理,汲取思想养分;学史增信,筑牢信仰根基;学史崇德、涵养精神品格;学史力行,砥砺奋进才干。
所谓“大历史观”,即秉持一种整体化的文明思维与历史意识,在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上,阐释历史发展进程。历史复习中,要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发展感;要在横贯地理疆域的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大视野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空间感;要在近代中国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的历史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选择感;要在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曲折感;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自豪感;要在改革开放史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成就感;要在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时序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走向感;要在探索、失败、成功的历史实践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客观感;要在创新变革的发展动力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责任感;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学习党史——要有历史使命感。正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核心素养是课程教学最崭新的命题。教师在复习中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要深度研读,做到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及水平层次熟读于心,认真思考《课程标准》中每一句话。教师在复习课堂上,要有素养意识,自觉融入党史课堂教学中。
“考试目标和要求”中,对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目及具体解释的十二条。这些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如解读材料要做到审、读、找、答四项。审要审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问数、赋分;读要注意语文阅读法的使用;找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答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点全、面宽、言简。针对学生答题难以通过准确清晰的文字予以充分表达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批改练习中及时分析学生易混易错的历史概念,明确讲解试题设问中词句应回答的范围,对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字词,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对于一些开放性试题,表达要做到逻辑清楚、表意严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要用历史的眼光分析时政热点,用历史知识来解读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任何时政热点的分析最终都必须回归教材、落实教材,要防止时政热点和教材“两张皮”的现象,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事和热点,更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些大事和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此,要让学生适当做些精要的习题以促进学生形成解题的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