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最能体现学科本质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标尺,也是对客观历史定位的工具。在浙江省新高考的历史选考试题中,考查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考题所占比例较大,且试题的呈现形式灵活:从题型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从命题的视角看,有时间、空间及时空融合的视角;从呈现方式看,主要有大事年表、历史地图或直接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教师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时空观念的考查本质是考查学生历史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和意识,即历史时空背后的逻辑,如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历史时代特色等。笔者从历史时空入手,采用二轮复习常用的大事年表,浅谈对时空观念的探索及思考。
例1.(2018年4月·浙江选考·24)表1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选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表1 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试题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呈现。从表格内容看,分为时间和历史事件;从时间看,1947—2001年,即二战后,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过程;从历史事件看,包括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所发生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史实,既体现世界全球化发展历程,又反映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考查要求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相对开放、宽松;从选项的设置看,A项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形式,B项是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C项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D项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理解表格中的历史信息,如何根据历史信息辨别选项表述的正确性。从表格中的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元正式问世等信息可以判断A项表述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也体现中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故C项表述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其最终归宿为经济全球化,故D项表述正确;世贸组织只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归宿,B项表述混淆了二者的涵盖范围,表述错误,属于对表格信息的不正确解读,是正确选项。
例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2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表2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仅选取1984年这一特殊年份,将这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序进行整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从设问看,其要求学生“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关键词是“变化”,需要学生结合表2中的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如政治上“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
上述两道考查时空观念的典型试题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考查方式:第一种以历史主题事件为引领,按时间顺序对东西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目的在于考查这一历史主题的发展进程及规律;第二种以特定历史时间或历史时期为引领,整合这一时期东西方历史知识,内容极为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目的在于考查这一特定时间或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概况及特征。
例1属于第一种类型,该题以经济全球化为历史主题,整合了大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事件,表面上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如经济区域集团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等,从而理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特点。针对这类试题,教师的教学方向是进行知识的专题化复习,如西方代议制、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的演变等。
例2属于第二种类型,该题紧扣1984年这一特殊年份,将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对这一年中国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的理解,本质是考查学生对特定历史年份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历史特征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这种类型,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应对历史发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抓住特定历史年份或历史阶段,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重新架构知识网络,分析历史阶段特征。教师也可以抓住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如14—17世纪的欧洲:政治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思想上,人文精神发展;科学技术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得到质的飞跃等。教师还可以抓住特殊年份,如1979年的中国:《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中美建交等。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历史的时序进行知识整合,通过整合、分析历史事件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探究历史发展脉络,归纳历史发展趋势,从而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
马执斌认为:“时间从纵向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前后顺序及其交替演变的因果关系,是构成历史的要素,时序是唯一能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历史是既往的、不重复的。”由此可见,要讲清历史的时序性,需讲明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前后事件交替的因果关系,并辨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史部分时,教师可将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几件大事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分为两种类型,见表3和表4:
表3
表4
表3的特点是其仅限于中国历史范围,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间的关联。例如,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独裁、专制的北洋军阀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针锋相对,激起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强烈不满,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反封建。再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民众的觉醒,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以上两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梳理时间线索后,应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前后的因果关联,将历史时序的逻辑讲透彻,还要对历史时序的特点进行归纳。以表3为例,这一时期属于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其特点是思想不断解放,革命领导力量发生转移,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等。
表4的特点是将事件扩展到世界历史范围,目的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历史。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巴黎和会、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九一八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影响。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归纳这一时期的时序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矛盾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而极其不稳定性;在经历了1919 —1939年之间的短暂和平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一时期,中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与世界历史息息关联,是世界历史影响下的结果。
以上分析体现了历史时序特点,即分析历史时间线索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归纳这一时间线索中所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
以上两种时间梳理方式说明,对于历史时序特点的分析还应考虑历史空间,使学生从不同视野思考历史。
例如,在复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教师应打破教材的专题局限,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可以将法国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史实进行排序,并将这一时期法国的代表性美术作品渗透其中。
表5
《马拉之死》描绘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马拉被刺的情景,对应的历史事件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自由引导人民》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进行的一次起义,对应的是1830年的七月革命;《拾穗者》对应的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路易·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日出·印象》是在1872年巴黎公社运动遭到大资产阶级政府镇压的背景下创作的。
将作品与时代对应可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厘清文艺与时代间的逻辑关系。从表5可知,当时的法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七月革命、工业革命、巴黎公社运动等,这一时期的法国走出了封建的中世纪,迈进了资本主义;从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大工厂;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显然,这是革命的世纪,这一时代的辉煌丰富了美术素材,赋予了画家灵感,造就了传奇作品的问世,铸就了美术的辉煌。这些美术作品所属流派虽然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在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特定历史时间(法国处于革命、社会转型时期)与特定历史空间(法国)的融合,明确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正如19世纪法国思想家、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写道:“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切人类活动都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这些活动的记录也需要标记其时间和空间,对历史的认识应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因此,二轮复习教学应注重从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出发,遵循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根据时序整合知识、归纳特征、探究规律、把握趋势,使学生厘清历史发展的脉搏,培养其学科素养,促进其成绩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