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真题资源 提升创新能力

时间:2024-05-08

北京 李春忠

聚焦真题资源 提升创新能力

北京 李春忠

当前国家和社会都在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流行语。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也与时俱进,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查。在国家制定的《考试大纲》及各个地方的《考试说明》中都明确了对创新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在全国卷及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对学科创新能力的考查也成了重要内容。为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聚焦高考真题,研读其考查意图,提升创新能力。

一、历年真题考查的创新角度分析

(一)基于历史时序考查创新能力

历史的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历史时序的考查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识记性考查演变为运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

例1:(2015·北京卷·18)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

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庆谈判),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应该远在“二十”之上,故A项错误;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都在“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1938年)”之前,故A、B、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此类试题都是从历史学科的独特思维——时序性出发,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考查和强化考生宏观的时空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分析历史事件,准确定位历史时空的意识,了解历史发展的历程,看清历史史实的全貌。

(二)基于历史概念考查创新能力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本质的、全体的、内部的联系的反映。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所以高考题频频涉及,笔者统计近年试题涉及的重要概念有:分封制、宗法制、重农抑商、科举制、《权利法案》、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民本思想、主权在民等。

例2:(2015·上海卷·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解析】A 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提出一个理论概念或范畴,以与其相吻合或相印证的史实为正确选项来设计问题。这种对应就是史料与史论的对应,对应的过程就是历史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历史概念上承历史史实,下联历史规律,是两者的中介和桥梁,是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阶梯。若干个历史概念就形成了相关的历史知识系列,概念之间纵向、横向及其立体网状的序列化,就是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此类试题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三)基于阶段特征考查创新能力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赋予历史的深刻烙印,它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的共性内容,是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的集中反映。通过“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否把握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是否具备辩证的系统思维能力,从而凸出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

例3:(2015·广东卷·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纵观近年来各地试卷中此类题目既有直接呈现阶段特征寻找历史依据的,也有运用文字、图表、漫画等历史材料情境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宏观认知及概括特殊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的能力。

(四)基于“史料”视角考查创新能力

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多地呈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例4:(2015·四川卷·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政治局面——“左倾”思想仍然存在。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仔细观察,此类试题的特点是通过第一手、第二手史料(图片、图表、文字等)创设情境,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并依据史料引言、正文、注释等获取的信息,结合历史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在提炼史料信息的过程中验证历史结论,形成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从中感悟、反思史料的使用价值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能提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与观点,其目标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潜力的考查。通过这个考查学生如何甄别、判断、解读史料的过程,也是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过程。

(五)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高中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高考历史试题基于课程目标,着力考查反映与体现新时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

例5:(2015·广东卷·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解析】第一小问思潮,依据材料一中“中世纪后期”“西欧”“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等信息可知是人文主义思潮。第二小问背景,紧扣时间“中世纪后期”,结合所学中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阐述,政治上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经济上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文艺复运动兴起、科技上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等。

“知古通今”“以史为鉴”是史学的基本功能,高考命题以社会现实问题或热点为基点,从隐性视角进行整体设计,把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融为一体,从中突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发挥历史试题的再教育功能。

二、如何形成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为此,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和历年高考真题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开发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当然,创新能力的养成是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点点滴滴的历史学习各个环节中。

(一)合理利用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1.梳理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时间是历史事件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是确定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依据。比如说中国古代史跨度时间长,可以抓住重要的朝代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尤其是两个转型期——春秋战国、明清,以及16世纪以后中国与西欧国家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和对各自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2.界定重要的概念。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外延,关系到考生对历史事件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对某些题目中相关信息的提取。如“重农抑商”“明末清初”“晚清”与“清末民初”,“中体西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等。

3.把握阶段特征,尤其是转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为此我们一定要读透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综合性,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例如明末清初黄宗羲等思想家的“早期启蒙思潮”和中国近代化经历的“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思想解放”等精辟的总结就在单元导读里出现。

(二)充分利用历年的高考真题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1.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把真题或真题选用的材料作为探究学习的资料加以利用。高考试题是经过专家千锤百炼命制出来的,是最科学、最符合高考要求与趋势的,在日常复习备考中务必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

2.在梳理完基础知识后,利用真题进行巩固练习。历年的真题资源很多,而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要有选择性。一般情况下首选本省的历年真题,其次是全国卷及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或课改比较成熟地区(如广东、山东等地)的历年真题。通过真题的演练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综上所述,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高考真题,感悟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利用真题理解感悟历史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