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宗宝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中学)
事物的发展是“道”与“术”的统一,“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学科教学的“道”揭示学科自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学科发展、学科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科的体系与框架;学科教学的“术”是学科教学规律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道”的引领,同时,掌握教材关键细节的“术”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思想政治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对一些关键细节未做详细解读,教学参考书也缺乏针对性的阐释,而这些关键细节对学生深透理解把握知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了以下八个关键细节,并做了相应的解读,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在揭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之间的逻辑关系。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总结“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异同精髓,准确判定什么样的行为违反了“矛盾律”,什么样的行为违反了“排中律”。从教材“矛盾律”的内涵“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由此可以推导出:二者可以同假。例证:“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从“排中律”的内涵“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可以推导出:二者可以同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如果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肯定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就违反了“矛盾律”;如果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否定论断“A”和“非A”或“两不可、骑墙居中”就违反了“排中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推导、引申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理解“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异同精髓。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厘清其内在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概念。对于本部分内容,教材阐述了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含义及从概念外延关系角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例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概念的外延就越窄;二是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具有某概念的外延,应判断该对象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三是如果两个概念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马与白马,则这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如果两个概念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中国和北京市,则这两个概念属全异关系的概念。通过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主要方法,教材在阐述概念划分的规则部分,分析了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在对母项的划分中,相对于母项而言,可能存在着多出的“项”,该多出的“项”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多出子项”,什么情况下属于“越级划分”。为此,先引导学生例证,例1:“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该划分所犯的错误属于“多出子项”;例2:如果将例1 中的“拟声词和介词”换成“虚词”,则该划分所犯的错误属于“越级划分”。再进一步引申总结:如果多出的“项”与“其他子项”平级,就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例1 中,多出的子项“拟声词和介词”属于“虚词”,其他子项则属于“实词”,但所有子项在词汇体系中都属于同级,所以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如果多出的“项”与“其他子项”不同级,就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如例2 中,多出子项“虚词”和母项“实词”同级,和其他子项不属于“同一级别”,所以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
教材对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表述为: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其反对面如何表述。对此归结为:如果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表示为:要么p,要么q,则其反对面为:p 且q 或非p 且非q。例证:某公司副经理:我主张在大连和沈阳不可同时进行投资。经理:我不同意。以下选项能准确地表达经理意见的是:A.大连和沈阳都不可以进行投资 B.大连和沈阳只能选择一处投资 C.大连和沈阳都可以投资 D.要么在大连投资,要么在沈阳投资。解析:本题题干中副经理的主张为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而经理的主张是其反对面,由上面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反对面可以推导出,A 和C 项符合题意。
教材对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周延与否情况规定: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在现实问题和语言环境中如何判断概念是否周延,对此归结为:从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而言,某概念周延与否是相对于另一个概念而言的,一般说来,如果B 包含A,则A 是周延的,B 是不周延的;从六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形式而言,主项周延情况根据量项确定,全称、单称的主项周延,特称的主项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把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和语言环境中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概念的周延情况。
教材在阐述假言推理的方法时,概述了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对此归结为:如果A 是B 的充分条件,则B 为A 的必要条件,把二者的关系打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方法。
教材对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规定: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同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该问题的关键细节:一是量变、渐进性、连续性有何区别,质变、飞跃性、间断性又有何区别;二是如何理解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对此归结为:量变、渐进性、连续性其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是量的程度的变化,是从事物发展的静态角度而言;质变、飞跃性、间断性其内涵也具有一致性,都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事物发展的动态的角度而言的;量变与质变相互包含是指:二者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是指:侧重强调量变积累的重要性。
教材对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含义表述为: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该问题的关键细节是: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对此归结为: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都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思维抽象侧重于对事物局部的分析,思维具体则侧重于对事物整体的综合。
总之,实现教学目标是“道”与“术”的统一,对关键细节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术”,引导学生更深透地领会把握教材知识,学以致用,解释现实生活现象,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