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丙胜 李秀梅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
随着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的全面实施,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成为高考政治的内容。面对全新的内容、高度抽象的理论,广大师生对该模块“考什么、怎么考”感到困惑。研究近两年的新高考试题,教师可以厘清特定模块的考试方向,明确教学备考的逻辑,促进教考衔接,增强教学自觉和自信。
为了感性认识《逻辑与思维》命题情况,笔者选择7 个省份高考卷和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进行分析,共11 套试卷,其中2022 年高考题3 套、2023 年高考题8 套。通过分析,考试题型、考试内容、分数占比如下表所示:
卷别 年度 选择题 主观题 总分值题号 内容 题号 内容2022 13 思维方法综合运用 18(1) 三段论推理 8山东卷2023 12 13换质位推理假言推理三段论17 (与必修2 融合)超前思维 12 2022 16 下定义、换质位推理 20(2) 认识发展历程 10 2023 15 16辽宁卷假言判断推理迁移 19(2)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 14浙江卷 2023(6 月) 27 28判断与推理 32 推理类型、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2选言推理北京卷2022 8 9周延性三段论推理 17 科学思维 12 2023 6 7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段论推理 18(3) 类比推理 13湖北卷 2023 12 13三段论推理关系判断 21(2) 联言判断推理 10广东卷 2023 16 推理 20(3) 创新思维方法 9湖南卷 2023 15 16周延性假言推理 20(3) 发散思维检核表法 13新课标卷 2023 23 假言推理 40(2) 创新思维方法 14
1.分值占比基本均衡。从上表可知,作为一个完整教学模块的评价,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选择题1 至2 题,主观题1 题,总体分值在10 分左右,从已考两年的省份试卷来看,分数略有上升。由此说明,由于考试内容的陌生性、难度,其分值占比刚开始不会与其他模块完全均衡,有一个逐步小幅上调到15 分左右的过程。
2.内容彰显“逻辑”味。《逻辑与思维》教材内容较多,学生初学时普遍感到其内容细碎、繁杂,但考试命题内容却让人意外,重点考查两大内容:形式逻辑中的推理、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精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与必修4 哲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来考查。7 本书的考查要在75~90 分钟内完成,无疑要凸显各模块学科特点,突出学科重点内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3.设问平易调难度。《逻辑与思维》自身内容的难度较大,但试题通过设问的设计,较好地平衡了教材内容难度和考试难度的关系,对教学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选择题情境信息丰富,考查的关键能力大都是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设问关键词大都是:排序是、不同的是、体现了、正确的是、推出一定为真的是、必然推出的是。主观题除了2023 年山东卷第17 题是与必修2 融合考查超前思维,属于辨析类,大部分属于描述类、评价类的设问,如:判断观点或推理是否符合逻辑并说明理由,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概括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等。
综上所述,说明难学未必难考,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要善于抓重点。
通过分析可知,《逻辑与思维》的命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的共性要求,同时又体现学科模块的鲜明特点。
1.知识考查素养化。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和教材内容的难度,《逻辑与思维》的新授教学容易停留在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而命题则有意引导教学不唯知识,注重考查学科素养的水平,注重体现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课标要求。《逻辑与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能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由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如2023 年6 月浙江卷的主观题第32 题,试题有两个设问,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批判精神;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2)题,则要求考生在分析科技工作者胡凤益如何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培育多年生稻,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以报效国家,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素养都得到了考查。2022 年的山东卷、2023 年的湖北卷则是在处理民事纠纷的情境中考查正确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理性精神,同时又落实了法治意识的考查。
2.思维考查注重可测性。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是新高考的特色。为了使内隐的思维品质做到可测可评,《逻辑与思维》的命题体现了学科特点。一是将思维活动外显。全国新课标卷以科学工作者培育多年生稻为试题情境,要求学生概括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超前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将学生对创新思维方法含义的理解、创新思维方法在现实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引领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是注重思维过程的考查。2022 年的辽宁卷第16 题,尽管是一道选择题,但学生要正确解答,先要对试题提供的信息概括,然后对“太空种子”下定义,接着对所下定义进行换质位推理,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类似的考查还是比较普遍的。三是关注思维方向的考查。大多数的选择题都是根据题干信息和设问限制推理出结果,然后在选项中找到对应的选项。但也有试题,要以选项的逐一推理来验证答题的正确性,如2022 年的北京卷第9 题,要在题干提供的四个判断中选取三个,依次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要求选择一个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的组合。由此看来,碰到一个问题还要考虑思维方向,使解题更快更准。
3.命题情境具有综合性。《逻辑与思维》教材聚焦每个特定的知识点,设计了大量的典型情境,提纯后的教学情境相对单一,这有利于特定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为了扩大试题容量,实现人才选拔的要求,试题“着力创设符合课程性质和素养考查要求的试题情境,力求提高考查载体适当性,达成学科考查目标”,因此综合化的命题情境与教学情境有较大的区别。一是考试内容与活动的综合以体现活动型学科的性质,实现教考衔接;二是知识内容与学科素养考核的综合,体现素养立意和价值引领。主观题如2022 年的山东卷18(1)题、2023 年的湖北卷21(2)题,情境信息内容均包括缘起、过程和相关资料等内容,信息内容丰富,试题设计了具有系列探究活动性质的问题,考查了民事权利与义务、正确推理的知识,对学生的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都进行了评价,引导学生依法理性地解决问题,做合格的公民。选择题如2022 年北京卷第8 题,在对古代“飞花令”的描述中考查周延性,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逻辑周延性的考查结合起来,又如2023 年全国新课标卷23 题,以粮食安全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考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粮食安全与强国复兴的重要关联,提升正确使用假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进而培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把知识与素养的考查较好地结合起来。
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命题情况和命题特点,完成了“考什么、怎么考”的认识。综合上述分析,明确教学备考的方向,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教学逻辑。
1.要依标扣本。通过研究高考题,我们获得了《逻辑与思维》微观具体的“考什么、怎样考”这一感性具体的认识,但题目千变万化,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上升形成课程“教什么、怎样教”的思维具体来指导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每一模块的课程标准有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四部分,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学业要求作为总体标准来统领教学,把内容要求具体细化落实为教学和评价的要求,再把教学提示落实为教学的手段、路径。现以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要求”为例来说明,先从教学目标、学业要求中抽取“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把握逻辑思维的方法”作为总体标准,然后从四个内容要求中筛选分离出高考评价要求:学会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辨析常见的推理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接着以教学提示中的“运用所学逻辑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逻辑和推理错误。”作为教学落实的具体手段。通过以上梳理,我们明确了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分析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在备考中从课堂教学、训练选题等加以改进、完善,增强教学备考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2.用命题情境教学。无情境不命题,而创设一个适当的情境对广大老师是一个挑战,它或受制于教师理论知识掌握的精准程度,或情境设计能力,或教学准备时间等多种原因。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完成,另一方面是利用近两年的高考题、一模、二模的试题,将精心设计的命题情境用作教学情境,做到教学情境高考化,实现教学评无缝对接,这应该是一个短平快的有效手段。
3.加强思维训练。《逻辑与思维》的课标第一条写道:“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由此可见思维训练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关联。教授本模块内容时,大多数老师都忙于理解教材内容,无暇或没有意识到训练的必要性 ,因此,在教学备考时要精讲多练、精讲精练。系统整合知识,精细分析思维方法上的异同,在判断、说明、辨析、评价等不同形式的训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广度、深度,使学生能快速灵活地解读信息,运用思维规则精准分析解决问题。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思维方向不清、思维路径混乱而导致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教学内容、变化的考试评价形式,教师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教学主动,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