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设大单元情境与任务,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时间:2024-05-08

程 耿

(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特别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就必须以学科大概念(即大单元)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2.是适应新教材变化的必然要求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正在使用的新教材共有7 本,除编写体例变化外,最主要的是突出了大单元的特色。具体情况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分单元,也可以说是只有一个单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分成两个单元,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分成三个单元,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分成三个单元,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分成四个单元,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分成四个单元,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分成四个单元。政治学科一共二十一个单元。综上,由于教材版面的灵活化以及时代化,就必然要求教学设计以大单元理念为引领,梳理教材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体现中国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是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除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进入了新高考模式。2023 年6 月份的高考,全国有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二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等。政治学科的情况是,除新课标卷、全国甲卷和乙卷仍然采用政史地文科综合卷,满分300 分以外,其余的试卷政治学科部分均为试行新高考的省份自主命题,单独考试,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75 分钟或90 分钟。由于是单独考试科目,无论是题型还是题量,无论是情境还是设问方式都相应的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单项选择题有的试卷设置了16 道题,每小题3 分,满分48 分,主观题有的试卷设置了17、18、19、20 题大约7 个小问题,满分52 分,同时更加注重模块之间和模块内的知识整合,设问更加灵活,考试难度在增加。基于以上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上必须注重大单元的设计思路,做到模块及单元门门清,学生只有在扎实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与任务联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措施

(一)以大概念统领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内容结构化,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大单元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有效地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在《政治与法治》模块的教学中,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一主题,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三个单元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挖掘思考,让学生自主形成整体知识框架,自主建构学科模块知识体系。为什么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管用性?人民当家作主真实性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总原则、要求是什么?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通过这样的引导与思考,让学生归纳提炼“治国理政”这一大概念,形成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方式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确立全书的大概念、大主题后,分单元形成任务群。比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创设教学情境,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概念为统领,子概念整合为3 个:我国的国体、我国的政体、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子概念下可以分别设计相对应的3 个内容,以大进阶整合教学内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这些大概念、子概念和课时分配,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色,以大情境贯穿教学内容,开展学科“议题式 ”教学,以大任务“在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落实教学内容,逻辑结构更清晰,内容呈现更科学,学生活动更充分,更利于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大概念统领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又能发展学生建构与创造的高阶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育人目标。

(二)聚焦学科任务设置真实情境,注重活动体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源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学科任务才能让学生沉浸其中,所以学科任务应与学生的生活相匹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悟学科内容与生活的关系。驱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体验中提出的学科任务是课堂活动的主线,切忌陷入脱离情境的“假问题”“虚任务”。例如,我在讲授《读本》第四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课前设计了关于养老问题的调研采访活动。这一想法源于学生家庭的真实生活。设计了三个学科任务:

(1)社区养老驿站都提供哪些服务?采访你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养老需求。——描述与分类。

(2)调研周围人对目前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否满意?为什么?有何建议?——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

(3)高新区为了贯彻《肇庆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文件,制定了《高新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阅读此文件,整合调研信息,针对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管理提出你的建议。——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

上述学科任务的设计聚焦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在调研中积极性特别高,通过电话、网络查询、实地采访等方式,对当下的养老服务做了全方位的了解。为什么主动性这么强?因为基于现实生活,可以借此为学生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做居家养老服务规划,觉得有用、有成就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体验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发现、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地设置学习探索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载体,情境大致可分为“生产生活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前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后者涵盖学生在学习探索思考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用情境线将核心价值线和知识能力素养线串联起来,才能发挥好思政课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作用。

在讲授选择性必修二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时,我以我的职场故事(《劳动法》守护劳动者)、我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确立劳动关系)及我的“离职”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化解劳动纠纷)来开展大单元情境探究活动。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较浓,在生活中也感受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更加能理解把握“法律秘笈”是一个认识不断加深与拓展的过程。由此,进一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链,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同时组织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探究,在逐步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解决核心问题。本单元如下情境设计,在解决“《劳动法》守护劳动者”这一核心问题时,设计“我的职场故事”贯穿式情境,设置“立足基本原则,法律守护劳动者”“牢记权利义务,明明白白工作”和“享受工伤保险,劳动案例普法”三个子议题,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性问题,如:1.毕业后,你期待的职业是什么?2.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位合格的劳动者?3.生活中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怎么办? 为了加深学生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设置“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大小问题”这一学习活动,在已有小组分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搜集情况分成两个大组,正方观点为“劳动者权利大于义务”,反方观点为“劳动者义务大于权利”,双方围绕辩题进行辩论,通过这一辩论活动,学生能够立足“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既要行使劳动权利,又要履行劳动义务,加深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相互关系的理解。

单元教学结束以后,班级以板报形式呈现这一任务的完成。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调研、案例分析、信息综合、数据查询, 最终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具体的答案。整合单元资源,设置综合任务,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最终能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

此外,创设思辨情境,设计一些价值冲突的思辨情境活动,比如法不容情与法不外乎人情,你赞同哪种说法?网络舆情有助于公正司法还是妨碍司法公正?健康扫码、人脸识别是保护人权还是侵犯人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还是阻碍科技创新?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形成对问题的综合全面的观点。

(四)精选时政热点案例,以大情境贯穿教学内容,以学生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精选时政热点案例是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且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大情境案例。可以是一个重要事件、一个热门话题或一个争议性观点。所选案例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具有深度探讨的空间。然后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写作、实地考察等学生活动,以促进他们对时政热点的深度学习。这些活动可与学习目标紧密相连,能够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以大情境贯穿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活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政热点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深圳市赛课双一等奖获得者梁建深老师的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教学思政赛课《以“四史”化舟,助法治远航》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子议题设计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主题为:“学***法治思想,讲新时代法治中国”。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相关时政新闻,然后以***法治思想宣讲开始任务驱动,划分学习小组,深入开展***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并派1 名学生为***法治思想宣讲员,任选“十一个坚持”中的2~3 项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然后结合同学们的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研讨***法治思想,并让学生担任***法治思想宣讲员, 让学生在“讲”中“学”,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使学生深刻领会***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落实学生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夸美纽斯曾说过:“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是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所以教师应善于“运动”学生,大概念统领、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及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实现深层次学习。

三、结语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与任务联动大单元教学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起到统领作用,学科任务应与情境、学科知识相融合。教师应当把课堂须解决的问题融入多种学科任务情境中,以此驱动学生去分析、思考、探究, 进而习得隐藏在任务背后的相关知识、技能、素养等。助力学生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杆壮浆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