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钱五海 罗凯华
(1.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
2023 年2 月13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 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2023 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1.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等。这些举措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使粮价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需平衡。
2.贯彻新发展理念。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创新强农,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2)协调惠农,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绿色兴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4)开放助农,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形成良性循环;(5)共享富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化东西部协作,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主要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1.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的专政职能,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这有利于保障农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效能。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这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建设,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2023 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等,这些都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中心、关键。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还强调,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这些都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等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等。通过一系列改革,使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这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1.某村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整合成“一块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小麦种植,打造小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绿色产业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留住年轻人搭建了新平台。该村的发展说明( )
①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②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③绿色产业链的打造能够有效拓展农民就业空间
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 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所谓“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它的生产经营项目繁多,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庭院经济”( )
①旨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②突出农村特色产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③有助于利用闲散、老弱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
④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 年2 月13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稳经济、保民生具有“压舱石”的作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头等大事。抓好稳产保供,需要( )
A.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把进口粮食和农产品作为头等大事
B.提升粮食和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升级需求
C.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D.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 年2 月13 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 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激发了同学们对“三农”问题的探究兴趣。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到如下信息,现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近年来,我国粮食年年丰收,202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 731 亿斤(1 斤=500 克),再创历史新高,连续8 年保持在1.3 万亿斤以上。但我国的粮食供求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随着消费升级,粮食的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同时,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粮食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1)请从经济的角度谈谈你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认识。
信息二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
(2)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信息三某镇海滩,过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沿线遭侵蚀,非法养殖捕捞造成防风林、海草床等特色生态系统和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滩上垃圾遍地,海边道路破烂不堪,周围居民怨声载道。为改善镇容镇貌,该镇党委、政府按照依法依规的要求,从抓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开始,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各项规定;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引导村民纷纷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党员干部带头“三拆”;通过乡贤的道德示范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经过改造提升,镇容镇貌实现靓丽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彩虹小镇”。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该镇乡村治理的经验。
1.D【解题分析】某村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未涉及城乡融合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形式,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②排除。
2.D【解题分析】“庭院经济”的种植规模较小,不需要专门时间和主要劳动力进行,在住宅周边种植相关土特产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③④符合题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农业小微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①不选;发展“庭院经济”是对农村传统种植模式的再肯定,未涉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②不选。
3.C【解题分析】“把进口粮食和农产品作为头等大事”的说法错误,A 排除;B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树立大食物观”系统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及其保障思维,是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C 正确;发展特色农业是建设和美乡村的要求,D 排除。
4.【参考答案】(1)①“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命根子是耕地。一方面要保证用于粮食生产耕地的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18 亿亩(1 亩≈666.7 平方米)耕地红线;另一方面要提高用于粮食生产耕地的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②“藏粮于技”: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粮食生产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提高粮食单位亩产,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粮食生产,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长效机制;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我国粮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落实好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和建设规划,又要增强全社会的节粮意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①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②政府依法、科学履行职能,彰显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效能。④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建设文明乡风,汇聚乡村治理合力。
【解题分析】本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主题,以学生上网浏览搜集到三组信息为载体,分别考查学生利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合理性、利用唯物论知识说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利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镇乡村治理的经验,学生在解答本道试题时,需要先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与主要信息,其次阅读设问,明确每个问题涉及的教材知识,最后,理论结合材料,调动所学知识与所获取的材料信息作答即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