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基于两条线索的大概念的提炼及应用

时间:2024-05-08

彭国德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纵向的线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线索,一条是横向的线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实践发展每个阶段遵循的逻辑模式线索。教师可以通过梳理这两条线索,提炼出大概念,用大概念指导整本书的教学,形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线索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事实也是如此,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三大问题,即救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教材的课题所表明的: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三个课题所包含的主线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革命和实践发展:救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条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发展的线索,包含四条分线索。

1.时间线索。中国发展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第三个阶段,新时代时期。

2.实践内容线索。这三个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个实践发展时期,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一个时期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实践;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第三个时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

3.任务线索。三个阶段,实践任务不同,第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救中国”,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让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第二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发展中国”,即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线索。三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个时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

表一 主线索: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纵向)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每个阶段的逻辑模式线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其内容展开都遵循了一个相同的模式,即一个横向联系的线索模式:历史背景——主要矛盾——历史任务——解决方案(道路、理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了历史任务,为了完成历史任务要运用的解决方案,包括道路和指导思想。

1.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分三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除此之外,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历史任务是“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两个时期的指导思想,都是毛泽东思想。

2.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历史背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历史任务:发展中国,即三大飞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表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每个阶段的逻辑模式线索(横向)

三、大概念的提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发展的逻辑链

根据上述两个线索的梳理,在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两个上位的概念,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其上位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对应的哲学观念是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发展,其上位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应的哲学观念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这两个上位概念引出的大概念就是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即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提出世界是发展的这个哲学观点(此处不讨论)。

表三:大概念提炼

四、大概念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与核心素养形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中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大概念的提炼自下而上,由具体而抽象,解决教学问题的流程与其相反,教师可以利用提炼的大概念指引教学。在上述大概念的提炼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从纵向的发展线索,还是横向的实践模式,其结构化的特征非常清晰。在大概念的指引下,是可以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的。

1.专题式教学。如,可以提炼出的大概念“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发展”设置一个专题,可以从实践发展的角度,也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开展探讨式的学习。每一个专题,都有完整的发展结构。

2.迁移式学习。举一反三。根据上面对教材逻辑线索的梳理,我们可以先以其中一个阶段(如第二课“救中国”)为例,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梳理其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第三课第四课,掌握基本事实,推导出结论,培养“专家式的思维”,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每一个阶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是一个完整的横向联系结构。

3.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大概念指引的教学,让学生领会事物的发展是有逻辑的,知识的形成是有逻辑的,知识是有内在逻辑的体系,通过逻辑思维的锻炼,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注重学习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提高学习能力。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总结与所得,希望能对同仁有所启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