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四川 张明林 李 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回答了立德树人时代的高考 “考什么、为什么考、怎么考”的问题,将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推向“素养立意”的综合评价。从试题命制角度,进一步强调在现实的、典型的、新颖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素养发展水平,推动学科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发挥高考引导高中复习教学的反拨作用。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由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理念构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主动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构建的能力培养,没有认识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程度是反映学科素养高低的重要维度。学生只有把所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化,内化于心,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体系,才能从容地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学以致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素养是指人们对具体的细节性和零碎性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后留在脑海里的学科思维方式。这种学科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经过学科系统学习后获得的成就,是衡量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笔者现以2021 年全国甲卷文综思想政治第40 题考查学科思维方法为例,探讨在复习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评价体系》认为,学科思维方法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内存认知品质,包括运用学科知识框架进行逻辑认知、逻辑推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综合。2021 年全国甲卷文综思想政治第40 题,以***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主题,构建问题情境,运用《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这两个学科模块知识开展智力活动,在完成学科任务过程中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知识分析框架、价值观念和思维认知能力。
2021 年全国甲卷文综思想政治第40 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试题情境主题,还原***生态文明思想产生过程的本源,形成复杂的结构化的问题情境。在此试题情境中蕴含着《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框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试题情境中“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和“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其形成的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和追求,试题情境中“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其根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试题情境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其理论来源;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试题情境中“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其实践价值。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2021 年全国甲卷文综思想政治第40 题围绕***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创新性的理论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引领作用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重大实践意义,增强考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凸显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作用,彰显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评价体系》认为,思维认知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
2021 年全国甲卷文综第40 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试题情境主题,在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自信的力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深入解析问题情境材料,发现问题情境中***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和理论的实践价值,综合运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的学科能力,将已有的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去分析说明和具体解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的问题,并且在完成第三问的同时,引导考生明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彰显了思维认知能力的应用所产生的理性魅力。
《评价体系》指出,学科必备知识由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是应对情境所必备的各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学科思维方法是隐藏在学科必备知识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方法,是获取学科必备知识的手段。而获得学科必备知识则是运用学科思维方法的目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课程。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是教条式地掌握,而是要挖掘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中的能够系统地科学地发现、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去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内化为头脑之中的认知结构体系,这是学生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迁移至复杂结构情境的基础。不注重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会把这门课程变成僵化的、呆板的、教条式的课堂教学,会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逐渐失去理论的鲜活力。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教学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透彻,还要挖掘支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维方法,以应对高考试题情境中对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
例如,学习“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除了要理解掌握“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的条件、措施和目的,还要掌握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一的思维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需求端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应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主题情境中通过体验、发现、探究来端正自己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复习教学设计必须构建具有新颖性、简明性、丰富性、真实性、典型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活动,把所学的学科必备知识迁移到问题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领会学科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学科思想方法的运用,必须突出强调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夯实学科必备知识基础上的复习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面对具体事物和现象时,能够分辨其属性、类别和特征,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和阐释,灵活运用学科必备知识、能力、方法研究问题,提炼和形成新颖的观点,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可行的思路、对策和方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