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甘肃
思想政治学科要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调动和运用知识”作为考核目标和要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依托教材,梳理知识,形成清晰有序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有效调动和运用知识。相较于思想政治其他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结构体系不够清晰,论述问题分散重复,概念变换频繁,语义交叉,给教材解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给学生提供清晰而明确的《文化生活》知识体系,结合教材编辑思路和笔者个人的理解,试用共性(一般)与个性(特殊) 统一,围绕“四个问题”,以列表的形式对《文化生活》进行解读。
主要描述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含义、定义、内涵、特点、特征、内容、动态等。共性层面需要明确: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什么是民族精神。个性层面需要知道:中华文化的特征及独特的发展历程;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及其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明晰概念,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续表
主要描述文化的性质、现状、主次、环境以及文化体现的人民需要、时代要求、国家意志等。共性层面需要明确:文化的性质、类型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地位的主次,民族精神的定位等。个性层面要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文化生活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等。通过对“怎么样”问题的把握,为解决好“怎么办”问题埋下伏笔,做到尊重多样性,面对复杂性,提高辨别力。
主要描述文化的地位、重要性、必要性、必然性、紧迫性、优越性、价值、意义,发展文化的原因,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效应等,从而明确为什么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为什么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等,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做到“知其所以然”。共性层面要知道: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个性层面要懂得: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意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等。
主要阐明党、国家、公民等发展文化的指导理念、行动措施、依托保障等。有态度、立场、指导思想、目标、道路、方式、办法、措施、依靠力量、核心、主导等。由于措施类问题在高考中常考,有些问题要从方法角度延伸学习,如“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从下表中十九“有”的角度全面作答。共性层面掌握:发展文化的具体方式;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个性层面深刻理解:发展中华文化的举措;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种办法;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等。
续表
可按“四个问题”先后顺序将四表联结起来,实现《文化生活》一表通,在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各个知识点及其表述。具体到应用层面,一表在手,便于清晰地表词达义,便于查找、调动和运用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运用此表,横则利于突破题型专题。如:“为什么”,有利于突破原因类试题;“怎么办”,则专攻措施类试题。纵则突出知识专题,如:围绕“中华民族精神”,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四个层面深入分析,无疑会使学生对该问题印象深刻,便于更加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当然,上表中有些重点知识需延伸学习,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要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并掌握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途径等。再如: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也需要知其重要性,并明确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表”解《文化生活》,着眼整体,纵横结合,融会贯通,是破解教材、解读难题的积极探索,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