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湖北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四个基本维度构成,目的在于有效测试考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有效解读和获取情境材料信息,然后巧妙运用学科内容去融合具体情境材料,才能顺利完成学科任务,展现良好的核心素养。
基于纸质测试的天然局限性,如果只用一种评价情境来测试考生的核心素养,那么考生所展示的素养信息就可能不充分。为提高学业水平评价的科学性,高考试题就提供了多样化的情境材料和学科任务,其中,情境材料有结构良好的,也有结构不良的。所谓情境结构的优良性与不良性,其判断的标准就是看情境材料提供的直接信息与学科任务完成之间是否有较好的吻合度。如果考生为完成具体学科任务而能够较直接地、较对应地、较容易地从情境材料获取相应信息,那么情境结构就是优良的。否则,就是不良的。从高考真题来看,结构不良的情境材料难度较高,成为制约考生提高得分档次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加强对此类材料解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A对B的作用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反复出现并且占比有所提升的一种新题型,它改变了传统设问中只是围绕某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解答的命题方式,在设问中增加了一个或两个核心概念,要求考生精准阐释这几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题型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很强,在答案设置上坚持了开放性和收敛性的统一,既避免了对教材死记硬背的常规考查,又减少了因答案过度宽泛带来的阅卷误差,更实现了对考生的整合知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40题的第二问: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 展不断深入。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
【解题思路】(1)审读设问,把握设问的大致方向和要求。根据设问中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来分析先进文化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可以大致推测出该题:能够运用的理论点主要是文化的作用、情境材料中一定有一种具体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对农村改革的多个方面起着促进作用。
(2)带着从设问中审读的关键要点去针对性地获取情境材料的主干信息。①初读材料浓缩出其主干要点是: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改革的文件推动农村发展。根据从个性表述上升到共性理论的原则,可以确定这些文件就应该属于具体的先进文化。②细读材料却发现该材料花费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不同阶段出台的不同文件,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些文件之间是否有所区别呢?这些不同文件是否对农村改革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呢?如果命题人强调不同文件的不同作用,那么这些不同作用也应该找到相应的文化依据。但是,我们结合教材理论点却不能说明这些不同文件在文化上发挥的不同作用,所以,可以断定该材料属于不良结构情境,它不强调不同文件的不同作用,提供了一些相似重复的和冗余的信息,给中心信息的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③针对这种重复式并列列举来表达某个中心信息的不良结构情境,不能细化解读,需要运用归纳法来总结出主干要点——用一系列文件破除了改革中的障碍。④要分析说明先进文化对农村改革多个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仅有一系列文件破除了改革中的障碍这一方面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全面解读材料去发现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审读材料第一句会发现,这些政策(先进文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和愿望。
(3)组织和表述答案:①表述文化作用相关原理的内容;②点明一系列政策文件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分析说明的逻辑起点;③用递进方式分别说明这些文件对农村改革多个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④总结说明这种先进文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即答案表述为: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4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分)
结构良好的情境材料提供的信息基本都是有用的,只是为了体现逻辑表述的完整性,才会偶尔出现个别词句无用表达的情况。不良结构情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在材料中增加了一些重复的和冗余的信息,给中心信息的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需要考生依照具体设问的导向来做适当的取舍。
情境的信息重复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同重复,那些相同重复的信息点就是答案的采分点。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39题,两段材料都提到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因此,在回答“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时,就可以直接把这两个重复的信息点作为答案要点。另一种是相似重复,一般通过并列式列举来表达某个中心信息,需要运用归纳法来总结出主干要点。如上述2018年全国卷Ⅰ第40题的材料二中列举了多种相似农村改革文件,不能细化解读,必须通过归纳得出中心要点——用一系列文件破除了改革过程中的障碍。
情境的信息冗余不同于信息的重复,是指材料对某些信息做了过多的、不精练的,甚至无用的表达,可能会对中心信息的解读带来很大的误导。如2018年全国卷Ⅲ第40题第二自然段: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该段材料层次结构不是很清晰,语言表述也不是很精炼,必须通过浓缩概括的方法来获取材料主干要点:甘祖昌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一系列舍己为人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见,不管不良结构情境如何变换,其最大的干扰主要来自信息的重复与冗余、层次的脉络与走向。因此,解读不良结构情境的主要方法就是以具体设问为导向,对材料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取舍,构建出情境主干的脉络框架。运用学科思维书写出将学科内容和情境信息有机统一的答案,展示出良好的学科素养。
此类题型要求分析说明A对B的作用,也就是要求考生阐释A对B有哪些具体的作用,或者说A对B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解题的突破口就在于用分析法去分解某一个核心概念,分层次演绎说明A对B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研读真题答案,我们会发现命题者非常注重逻辑推理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整个答案大致由三个步骤构成,即:(1)逻辑推理的起点,一般说明的是A的地位或特点;(2)演绎说明A对B有哪些具体的作用,一般是对B的内容进行分解,这是答案的主要部分,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对B进行分析说明呢?目前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并列式分解,另一种是递进式分解。如2018年全国卷Ⅰ和卷Ⅲ的两道《文化生活》主观题都是典型的递进式分解;(3)逻辑推理终点,归纳概括出A对B的总作用。当然,解题的突破口也可能是对A进行分解,只是这种分解方法在高考题中尚未出现,但道理有一致性。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三权分置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可以把A(三权分置)分解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然后主要说明这三种权利的改革是怎样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后加上逻辑起点和终点即可。
虽然高考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千变万化,但在设问上有稳定的模型和规律可循。我们要对真题系统归类、反复比较、细心揣摩,解读出隐藏其中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构建出相对稳定的答题模式,才能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和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