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原创研发政治高考全国卷Ⅱ模拟试题命制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4-05-08

四川

参加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原创研发政治高考全国卷Ⅱ模拟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部分命制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体会到要命制一套高质量和高水平试题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采取一定方法才能圆满完成。

一、原创研发模拟试题命制策略

⒈目标考核策略

所谓目标考核策略,即命制试题时,首先要从试题命制的整体角度,统筹规划好各模块考点在主、客观试题中的分布比重、能力要求、学科核心素养、分值权重、难度系数的双向细目表策略。

目标考核策略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原创研发试题命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命题老师要认真研读近几年的《文综政治考试说明》,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求,着重研究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对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考查要求,钻研掌握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对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如在原创研发试题命制40题时,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理由”就很好体现高考试题设问限定微观、小切口的要求和能力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同时,通过研读近几年的《文综政治考试说明》,对于把握高考命题的要求、内容和方向,成功地开展好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的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将《文综政治考试说明》中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程度熟稔于心、了如指掌,才能提高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目标考核策略中不合理地方,使自己的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状态渐入佳境,在高考预测中稳操胜券。如在命制19题时,就对考点由“文化创新”修正为“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增强试题考点考查的内容,并提升了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

⒉主题选择策略

所谓主题选择策略是指服从目标考核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选择科学可信的紧扣时代热点、长效热点、近期焦点和社会生活关注点及学科特征明显的时政作为试题主题的策略。

由于原创研发试题是原创的,是命题者选用特定的主题,结合政治知识,自主设计创作的试题,主题的选择就成为原创研发试题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原创研发试题是原创的,就必须做到主题在现有的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上尚未出现,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才可以提高原创研发试题的信度。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最合理就确定了原创研发试题命题目标考核策略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选择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狼2》票房收入、微信祖国全景版、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主题,既有反映时代热点、长效热点的时政,又有贴近考生的生活焦点,透露出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⒊逻辑思维策略

增强试题的思维性是原创研发优秀模拟试题的关键,是衡量原创研发模拟试题质量的重要标准。让原创研发模拟试题呈现严密的思维性,是原创研发优秀模拟试题的重要追求。

所谓逻辑思维策略,是指原创研发试题设问能够把目标考核和主题选择有机结合起来,考查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迁移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过程的策略。这就要求原创研发试题命制时,以实际问题立意,把基础主干知识作为考查能力的载体,设置新情境新问题,试题设问内容则是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认识,答案是依据设问,结合情景材料,综合运用主干知识进行逻辑思维的结果。如23题,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为载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问题情景,答案选项采用推导排序选择呈现方式。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把握题干中的因果关系: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明确题肢的人文知识内涵,渗透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

二、原创研发模拟试题命制方法

⒈立意是目标考核策略实现的重要方法

立意是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原创研发试题目标考核策略的重要方法。立意是试题的灵魂,统帅着试题的其他要素,往往以隐性方式呈现。要以能力立意,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新情境新问题,作为原创研发试题命制的指导原则。

试题围绕哪个主题、结合什么情景分析和解决什么问题、考查哪些知识、运用哪些能力、体现什么价值导向和学科素养,都是立意所要解决的问题。立意要能够反映问题的本质,考查基础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符合能力立意的方向,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

原创研发试题命制时,围绕目标考核策略,应尽可能实现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能力要求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题头总信息、情景中的关键词句、试题中的设问,要成为集中体现立意意图的重要信息。

如在原创研发试题命制40题时,题头总信息为“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小问属于原因类型的设问,回答的关键是根据设问要求,获取和解读材料一的有效信息和蕴涵的联系的相关知识。材料一第一段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三次变化,明确主要矛盾双方的变化过程,其理由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与联系环节的知识;材料一第二段材反映解决主要矛盾要着力解决好关系全局问题的要求及其对人民和社会的影响,其理由为联系的环节、联系构成发展、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此问题的考查,渗透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凸显核心价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⒉情景编写是主题选择策略实现的具体方法

主题选择策略既然是服从目标考核要求,立意是目标考核策略实现的重要方法,那么情景编写则是实现目标考核要求,体现立意的基础载体,是主题选择策略具体化的实现方法。

情景材料编写是原创研发试题命制基础。从试题结构上看包括情景材料、设问和答案。试题情景材料编写是引出设问和答案的基础。试题情景材料编写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情景材料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情景材料必须来源于党和国家网站、正规报刊杂志、合法出版物。

其次,要注意情景材料的新颖性和学科性。情景材料要反映时代性、典型性和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通识性和生活性等。

最后,情景材料的剪裁要符合试题命制规律。

情景材料的剪裁要根据命题目标考核的立意需要,围绕主题,考虑所选情景材料可以考查哪些知识范围、能力要求,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准备从什么角度切入设问,打算采取什么设问类型等进行裁剪和拼接,做到情景材料内容与所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吻合,情景材料文字若只有一个问题可控制在三百字左右。如果材料内容比较丰富,可以考虑做成两个材料,设置二、三个问题,进行考查。

如编写40题情景材料,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报告中关于“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主题的相关解读,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然后根据立意要求编写情景材料,让情景材料有总情景(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情景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三次变化;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由“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想到“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情景材料二(文化建设,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组成。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立意,设置三个设问,分别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文化对人影响知识、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渗透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情景材料编写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要影响情景材料的真实性。在不影响情景材料的真实性前提下,可以对情景材料做少量和适当的调整、改动、修饰的编制,甚至可以把真实性材料改写为虚拟材料,删除无关的内容,除了文件、会议、活动名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不能随意改动外,可以把真实的人名、地名等改写成虚拟的人名、地名。

二是不要影响情景材料的科学性。注意改成的情景材料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或将要会发生的,特别是数据的设置不能违科学常识,情景的设置不能违背科学常理。如40题材料一的编制既有历史的科学性,也有现实和将来的科学性。

⒊问题设置是逻辑思维策略实现的方法

设问是原创研发试题命制者的命题思想、命题意图的体现,是考查目标的直接承担者。问题设置一般要有知识指向、材料指向、行为主体和设问类型等基本要素。因此,一个好的设问犹如点晴之笔,是实现逻辑思维策略的关键方法。

根据目标考查和主题要求进行情景材料编制,设置相应的设问类型,一般有“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认识与评价”等类型。不同的设问类型有不同的逻辑思维要求,其解答的逻辑思路就不同。

若编制的情景材料蕴含了高考考点的知识理论,就可以把问题设置成“是什么”或“怎么样”类。如20题以《战狼2》票房收入为问题情境,涉及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爱国主义知识,就把问题设置成“是什么”类型,在选项中解读出与试题蕴含的知识即可。

若编制的情景材料反映的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某种问题采取的措施,就可以把问题设置成“为什么”类,说明党和国家这样做的“依据、理由”“意义、作用”。如19题以国家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为问题情景,就把问题设置成“为什么”类型,解题思路就是要回答文化创新的理论原因和意义。

若编制的情景材料是某种现实问题的具体表现,则可以把问题设置成“怎么办”类型,针对现实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高考考点知识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如40题⑶小问针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情景,就把问题设成“运用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对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题思路就是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若编制的情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某种社会关注焦点不同看法或措施,设置“认识与评价”类型问题,要求全面、公正地认识评价该观点或做法。如22题以人工智能为问题情景,以人们对人工智能不同看法进行设问,解题思路就要从认识论主体和客体角度进行全面认识评价,解读出对人工智能不同看法的原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