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浙江 褚宝福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浙江 褚宝福
含义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是什么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2)贸易全球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品种越来越多;(3)资本全球化:资本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续表
(1)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中国入世后,积极主动遵守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并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3)我国入世后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表现 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原因依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意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措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的基点,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引进来”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依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内容: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走出去”含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主要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二者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部分,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1)提高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3)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4)推动企业“走出去”,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考情回顾
本专题内容是近三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卷及各省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考点。据不完全统计,情况如下:
考点知识 客观题主观题14年:重庆卷13 16年:天津卷12世界贸易组织 16年:上海卷15 ——经济全球化14年:海南卷5,福建卷24,安徽卷1 15年:天津卷4,全国卷Ⅰ15,上海卷18,江苏卷11 16年:北京卷16,全国卷Ⅱ15,16开放型经济水平14年:江苏卷35 15年:安徽卷2 16年:全国卷Ⅱ15 14年:重庆卷13 15年:福建卷39 16年:天津卷12,全国卷Ⅰ38
依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专题三大块知识中的“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经济水平”是近三年的高频考点,且考查形式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在客观题中以考查单个考点知识为主,但在主观题中存在着考查多个考点知识综合的情况,如14年重庆卷13题和16年天津卷的12题。
2.本专题考点知识的考查均以当年发生的重大时事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分析材料、概括材料主题并据此演绎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和调用学科知识针对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如2016年全国卷Ⅱ15题,以“我国某服装企业现金收购意大利一家著名服装公司51%的股权”为背景,要求结合材料演绎出“企业对外收购的意义”;后者如2016年全国卷Ⅰ38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命题预测
根据对近三年高考真题中本专题考点知识考查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趋势:一是紧跟时政热点。要注意“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特别是关注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如何有效应对逆全球化的一些重大事件。二是考查思维和能力为主。要关注一些思维性强、能力要求高的试题,包括结合材料演绎出隐含学科知识在内的一些观点的试题和综合多角度知识分析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重视政治课核心素养。因此要留意一些能充分体现政治课核心素养的试题特别是政治认同类素养的试题。
□真题借鉴
[高考真题](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思路分析]本题设问中蕴含着两个需要解答的问题:对沿线国家和对中国各自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具体解答时,首先需要对材料二中两个层次的材料逐一分析,围绕“产能合作”分别提取相应的重要信息:与中国有关的信息是“产能供求跨国或跨地区配置”“优势行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相关的重要信息是“产业园”“纳税”“就业”等。其次调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分别从上述信息中演绎出相关的结论:产品的市场化、行业技术与标准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拉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提高技术水平等。
[思维阻点]一是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不够,导致无法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如不能从产能合作定义中概括出“产能供求跨国配置”。二是不能根据材料信息较为完整地调用相关的知识点而演绎出较为完整的结论,如从中国产能结构及合作信息中仅仅演绎出产能标准和技术走出去而没有发现“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规律方法]答题三步走:一是根据设要求明确解决的问题;二是依据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回归试题材料找到并概括重要信息;三是依据信息调用教材知识,演绎出相关结论组织成答案。
[参考答案]①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②中国: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