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浙江 麻春雅
流程图是图文转换题复习中的一个重点,主要涉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两个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复习中对这一题型进行解题指导也十分重要。所以笔者在此尝试通过情境教学将此题型的复习更好地落到实处。
高三复习开始的时候,学生对流程图的概念可能有些陌生,懂信息技术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程序,但流程图与程序的区别在于流程图能更多运用于实际生活。在本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分享医院的就诊流程图、高铁站的乘车流程图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让学生对流程图有更直观的了解。
实际讲解时,用来设题的流程图是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话题——“垃圾分类”。
阅读下面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请分别用一句话推断“湿垃圾”和“干垃圾”的最终归宿,不超过42字。
(2)评价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1)“湿垃圾”变成用于园林绿化的有机肥料;“干垃圾”送焚烧炉,转化成热能、灰烬和废气。(2)垃圾分类减少了不同垃圾之间的相互污染,有利于物质回收利用;有利于有害垃圾和非有害垃圾的分离,降低垃圾处理难度,减少垃圾中重金属、致病菌的含量,降低水、大气、土壤被二次污染的风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让学生自行查找失分点,但这种方式效果不佳。后改为先将正确答案展示给学生,学生比对自己的答案,找到失分点,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有效。结合班级答题情况,教师展示几份典型的错误答案,明确流程图答题时需要避开的一些失分点:
1.审题不清
题干要求推断“最终归宿”,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流程图,注意力全在新颖的题型上,忽略了题干中的关键词,转而将对这张流程图的初步理解呈现在答案中,形成一个“定义”式的答案。
2.误读流程图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学习流程图的构成得到改善。流程图由方框、文字和箭头构成,按照正向顺序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涉及逆推,很多学生就容易失分。比如,“很容易燃烧”与“干垃圾”之间的箭头,可以逆推“干垃圾可以燃烧”,但“不可埋进菜园”与“干垃圾”之间的箭头却不可以逆推,因为“不可埋进菜园”只是用来说明“有害”,可逆推的是“有害”与“干垃圾”这组关系,箭头上方表明“不是”,则正确的逆推为“干垃圾不是有害垃圾”。由此可见,读流程图时要细心观察文字与箭头,尤其注意箭头的顺逆关系。
3.表述不规范
初做流程图这类试题,很多学生能够审清题干、厘清关系,但是不知如何规范表述,通过分析因为表述不规范而失分的答案,可知流程图这类试题答题时依旧要注重图与文的转化,要有“转换”的过程,不能草率地将流程图内的词语直接挪用作为答案。
当然,在图文转换过程中,虽然要求将流程图中未表述的内容表述出来,但也不宜过度解读,因为这样可能会显得有局限,或不符合生活逻辑。在图文转换时,尝试将隐含的必要信息表述出来,但也需要联系实际情境,检验所补充内容的合理性。
4.内容不完整
第(2)题学生的得分参差不齐,有些答案因没有体现流程图内容失分较多,而围绕流程图答题的答案多因内容不完整而失分。流程图内除了箭头与文字间的基本关系之外,还可能有隐含关系。比如,从“垃圾分类”流程图的起点到终点,可以看到“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四个层次,而这些概念的层次恰好可以作为答题的要点,分点答题、分层表述,才能做到内容完整、严谨,层次分明。
以上两道小题虽然考查方向不同,但答题时均离不开流程图的文字、箭头与层次,可以使学生初步具有答题的规范意识。教师指导完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之后,可以分享生活中有关垃圾分类的新闻。流程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在答题时会更容易走入情境,面对新题型也能“心中有底气”。
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
参考答案:(1)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2)示例:“红色议事厅”工作很实在。①难事来自民意,很务实;②协调相关部门、人员解决难事,很切实;③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回访,能落实。
本题为2019年浙江卷第6题,教师可将本题作为巩固流程图答题技巧的练习题。
1.注意流程图内部关系
学生在回答第(1)题时,很容易只答对一半,即“解决难事”,但从文字与箭头的关系来看,与“红色议事厅”相连接的有“难事”“相关部门”等,要达到“内容完整”,需要完整地看待流程图中的这一条线,所以要将“联系相关各方”加进答案中。
2.注意流程图内层次
第(2)题需要厘清流程图内的层次关系,尤其“两代表一委员”与“红色议事厅”中间的箭头上方该标注怎样的文字,形成怎样的关系,这是答题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梳理流程图内层次来更好地理解这张图。与“两代表一委员”连接的有两条线。一条线为“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监督配合落实处理难事的“相关部门”,并将“反馈及满意度回访”信息反馈给“红色议事厅”,由此可知,“两代表一委员”的主要职责为“监督”,通过这层关系的梳理,可推知“两代表一委员”与“红色议事厅”的关系也应为“监督”。
情境在这道题中也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对当下新闻了解较多的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也许更有底气。如果联系生活实际,《浙江日报》在2019年1月14日刊登了一则浙江省乐清某社区的新闻——《“红色议事厅”化解社区疑难事》。虽然并非每个社区都有“红色议事厅”,但相似的机构就存在于生活中,留意生活,便能联系情境进行答题。
课堂结束后,可以在黑板上给出一张对这类试题答题指导的流程图:
考试中出现的流程图类试题内容较为新颖,其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习图文转换,是将逻辑思维落实为规范文字表述。学生学习流程图类试题的图文转换,可以将其精准地运用到生活中,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比起阅读一段冗长的文字介绍,人们可能更愿意看一张表达精准的流程图。为了更好地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校实际,绘制一张“高一新生报到流程图”。将生活中较为复杂的一件事情用流程图清晰地表现出来,把流程图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在图文转换中感受逻辑思维。
生活情境的代入,可以使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本课的两张流程图,这恰恰体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师在授课时切忌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情境,毕竟高考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学生日常接触的阅读文本与时事无法面面俱到,这便需要教师多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思路及技巧,以情境为辅助,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