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教研心得

时间:2024-05-08

河南

笔者和教学考试杂志社合作已有两年之久,期间凡事种种,不一而足,尤其是网络教研的工作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今小忆,以利成长。

从“多余”到“必要”。当初笔者命制的试卷完成后,编辑就说下一步是网络教研工作,当时内心不以为然,现在想来甚是可笑。因为笔者自认为命制试卷的态度是认真的,答案的制订也是经过反复斟酌的,还有网络教研这个必要吗?然而数轮网络教研之后,现实给予笔者的却是无情的打击:思维的漏洞,语言的粗疏,解读的浅薄……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如今想来,甚是汗颜。在网络教研中,笔者收获的是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谦卑。

从担心到从容。笔者第一次接受网络教研这个“命题作文”时,心中十分忐忑。尽管笔者经历过多次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且很容易进入角色。但网络教研是什么呢?笔者又该如何表现呢?笔者的表述能让其他老师满意吗?笔者又如何面对别人的现场评议呢……无形之中,倒是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和忧虑。但经过几番网络教研,熟悉了网络教研的模式,利用这个过程精心审读了数遍试题、认真查证了知识的洼地、仔细揣测了别人可能的“刁难”之后,笔者自然也就从容了许多。面对网络教研,笔者认为:精心准备是从容的前提,知己知彼是制胜的法宝。

网络教研让笔者真正长了见识。通过数轮网络教研,笔者接触、熟悉了许多编辑和老师,时间在研讨中消逝,性格在交流中渐显。编辑总是在教研前短信微信双信齐发,提醒告知;孙老师是久闻大名的河南老乡,网络教研中那入木三分的见地,总让人眼前一亮;韩老师的热情、马老师的不厌其烦、邹老师的认真、编辑的较真……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笔者深信之。网络教研让笔者博采其长。

网络教研让笔者学到了技能。第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后,编辑要求命题教师拟写解析的时候能尽量使用一些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如思维导图)来让学生领悟试题的解题精髓。当时想着以生为本,使用一些更易让学生接受的形式,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是笔者不会这些操作呀,或许早已适应了去用文字来表达,“思维导图”还真是块既新鲜又难啃的大骨头。难归难,但这个建议很好,那我们就努力尝试吧!于是笔者先从网上搜索这些软件,然后下载下来试着一点点了解,一点点试做,不断地修改……想不到最后笔者竟然独立完成了一个理想的思维导图。网络教研让笔者挑战了自我,充实了自我,提升了自我!

网络教研能让试题“点石成金”。试题的命制,由于囿于个人视野、语言习惯、理解层次、爱恶偏好等,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这种情况下,集中众人智慧,将试卷精雕细琢,使之臻于完美,就显得极其必要了。在一套试卷的初稿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有一个这样的设计,“孤:指像没有根的瓜(即“滚瓜”)般的孩子、没有父亲的孩子。”这样的解释侧重于从字的组成元素(“子”“瓜”)方面对字的本义进行注释,不是不可以,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网络教研之后,试题最终变成了这样:“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小小改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可谓提升不少。而在网络教研试题优化的背后,是思维的交锋,是智慧的交流。在另一次网络教研中,大家发现该套试卷的文言文选段中“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追之”存在逻辑中断的问题。大家便找来原文,发现在“攸之遣二十人被甲追之”前面还有一个小插曲,所以原文才用了一个“追”字,鉴于试题的字数等诸多因素,大家本着少改理顺的原则,试题变成了“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一字之改,文通理顺,化腐为奇,极尽其妙。其中乐趣,只有参与研讨的老师们知道。

网络教研能反哺教学,助力学生。网络教研中,大咖如林,高手如云,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在网络教研的语音聊天室里荡然无存。与名师零距离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得我们能及时领悟他们专业领域的思想精髓,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反哺教学。此外,虽然人人都能做试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命制试题,因为命制试题需要命题人对试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促进命题教师能力的提高。比如说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论证类试题,研究过后,笔者发现它常常从论点的内涵和外延、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逻辑来设题,立论的前提、论证的角度、论证的思路、论证的方法常常成为设题的切入点。这些研究不单对自己命制试题有帮助,而且如果将这些心得传授给学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试题,促进学生提高效率、取得佳绩。

凡此种种,都是在线网络教研的活动给笔者带来的收获。此外,笔者在此也提出一些关于网络教研的不成熟的看法。在线网络教研一定要在“具体的修改意见”上下功夫。每一次编辑都会要求审题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来记下自己的审题意见,其中就有“具体的修改意见”这一内容的要求。笔者认为能看出问题是一种本事,但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是样例绝对是一种开创性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命题人以选择的余地并实现高效的修改结果。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让命题人自己单独思考修改的最佳方案,可能造成在线网络教研耗时过长、效率低,甚至会出现死寂式的冷场,或是教研结束后命题人单独思考出现“悬案”的尴尬。提前能解决的问题,不留在网络在线教研过程中现场解决;能多人解决的问题,绝对不让一人来解决,这应该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准则。真正让参与的每个人动起来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如今的情况更多的是研讨两个审题教师的看法。如果说一个或两个编辑也能将自己的审题意见提前交给命题教师,命制试卷的教师也能审读自己没有命制的那一部分,网络的在线有生力量是不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了呢?

网络教研目的之一是集众人之智,取精华之言。在线网络教研是一个磁场,吸引的是无穷的智慧,收获的是件件精品。在线网络教研呈现的是坦诚的交流,收获的是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于此,小记打油诗一首,以结此文:

网络教研真是好,人隔千里乐陶陶。名家观点齐汇聚,情真质优皆欢笑。

安娜贝尔·丽

埃德加·爱伦·坡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

在一个海边的王国里,

那儿居住着一个少女,你也许知道,

她的名字叫安娜贝尔·丽;

这个女孩活着只是为了爱我,被我爱,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目的。

那时我是一个孩子,她也是个孩子,

在这海边的王国里;

可是我们深深爱着,爱得超过了爱情——

我和我的安娜贝尔·丽;

就连那在天堂最高处飞翔的六翼天使,

也对她和我的爱羡慕不已。

这就是那事情的起因,从前,

在这海边的王国里,

乌云中突然吹来一阵狂风,冻僵了

我美丽的安娜贝尔·丽;

她那出身高贵的男亲戚也来到,

愤怒地把她从我身边夺去,

然后把她关进了那墓穴,

在这海边的王国里。

那些天使,在天堂一点也不幸福,

他们在把她和我妒忌——

是的!这就是那原因(在这海边的王国人所共知)。

就这样,在那夜晚的云朵中吹来了冷风,

把我的安娜贝尔·丽活活冻死。

可是就算现在,我们的爱也要远比

那些比我们年老的人,比我们聪明的人

所拥有的爱更有力——

那些天空上面的天使,

还有那些大海下面的魔鬼,

都不能分开我的和她的灵魂,

我和美丽的安娜贝尔·丽。

只要月亮发光,我就能

梦见我美丽的安娜贝尔·丽;

就算繁星不再升起,她明亮的眼睛

也依然和我在一起;

就这样,在整个夜晚,我躺在

我亲爱的,亲爱的,一生的新娘身边,

在那疯狂咆哮的大海旁,

在她安宁睡着的坟墓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