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陈中云
1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科学学习缺少了以观察、实验、操作、分析、讨论等方式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就像是无源之水,缺乏生机与活力。
科学教学与实验、探究的关系如图1所示。
平日的教学里,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象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酒精灯的使用”实验教学例谈
本文就以“酒精灯的使用”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的。
酒精灯,是我们大中小学实验室里一件最普通、常用的实验仪器。它身上其实也充满了科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获取,也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笔者提问:“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划燃火柴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火焰”。笔者又要问了:“你是如何获得这一知识的?”学生回答说:是老师在实验前交待和讲解的!这就是我们获取这一知识的过程,我们也正在用这样的方法传授知识给我们的学生,也许还要代代相传。
可是,这符合科学精神吗?科学课不是要我们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已有认识基础上,提供他们可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吗?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因此,笔者就设计了以“酒精灯的使用”为内容的实验探究活动走上课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实验教学过程分为4步骤:①观察火焰,提出问题;
②做出猜测;
③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④课外拓展。
21观察火焰,提出问题
首先按正确的方法点燃酒精灯,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火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火焰从外到内分为3个部分,分别叫外焰、内焰、焰心,如图2所示。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关于酒精灯的火焰,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此时学生会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火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颜色?火焰为什么会分层?火焰的温度有多高?”由于酒精灯多用于加热,引导学生把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到:“酒精灯是怎样给物体加热的?用火焰的哪一部分加热最好?”
22做出猜想
对问题作有理有据的推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与方法,此时同学们会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想法。
23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用温度计去量一量火焰各部分的温度,用温度最高的部分加热。
(2)准备3杯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在同一盏酒精灯上,用火焰不同的部位去加热,记下时间的长短进行比较。
(3)3个同学同时向火焰的不同部位里,插入3根一样粗的铁丝,看哪一根先被烧红,从而作出判断。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质疑,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结果发现,方法一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温度计从而无法实施;方法二费时且根本不科学无法实施;方法三拿铁丝的手容易晃动。相比之下,如果解决了晃动的问题,倒是可以试试的。于是就引导学生在实验三的基础上稍做改动,让3根铁丝固定起来成E字形,同时插入火焰各个部分,观察哪根铁丝先变红,如图3所示。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亲眼看见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最快,所以加热物体时,应该放在外焰加热。
3课外延伸
这一知识的获取,学生经历了从“观察现象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得到了锻炼。学生有了亲身经历,研究兴趣正浓,此时启发激励学生做深入的研究,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提出许多问题。比如:酒精灯为什么会长燃不灭?酒精是如何源源不断沿灯芯爬上来的?这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真正实现了培养科学探究兴趣的目的。
在这个探究性实验里,笔者做到了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使用仪器创新。
这个内容就这样简明而实际,就是生活中的科学,却被我们忽视了,教材里一直没有涉及,笔者大胆地把它搬到课堂之上,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摒弃了以往的讲解法,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里,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主能动性,不仅牢固掌握了这件器材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如果平日的教学都能这样落实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未来的科学家。在材料上,E字形铁丝属于自制教具,给教学带来了便利,丰富了学校实验室教具的种类。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混乱时给予组织、兴奋时给予激励、困惑时给予启发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在实验教学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科学认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