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河北 郑彩霞
2012年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是国家和人民给当代教育指出的新方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国家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疑探”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势而生。
传统教学大多采用知识再现和再利用的复习方式,注重的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消极地位,课堂失去了活力。“疑探”教学模式的复习课程结合复习内容,根据高三学情特点进行设计,探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零乱到体系、由理论到实践,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地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疑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前提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是由教师的主导性来引导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教学设计成为学生整合知识体系、练就学科技能和能力的辅助工具,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
基于“疑探”教学模式的复习课课堂既要将学生已学的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体出发,注重每个教学环节在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内在联系,使“疑探”教学模式复习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层层递进的、科学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完整教学模式。
1.课堂导入(5分钟左右)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不单单是为了体现整堂课形式上的完整,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疑探”教学模式复习课以系统复习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与新授课比较,学生对复习内容已失去了新鲜感,“新、奇、特”的导入方式不适用此种课型,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本课教学任务选择具有针对性、开放性的题目(习题可以是历年高考题,也可以是考试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采用问题导入法。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①复习内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②典型试题【例1】(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4,15题)图1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4,15题。图11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1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例2】(2021年全国甲卷,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2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图2(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学生活动思考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整理解题思路,形成初步答案设计意图①通过设置典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快速将学生引入本课复习主题,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②问题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直击学生知识弱点和能力的欠缺,激起学生整合知识、提升学科综合能力的欲望,正视复习课的作用③可以用该题的设置为平台,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合作解疑”“拓展训练”等后续教学环节,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
知识梳理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辨析知识交叉点,构建知识网络;二是整理复习过程中学生生成的新问题,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新的收获和思考。
地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本章复习时,为了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①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②本课任务:画出“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结构图学生活动①结合课程目标,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完成知识结构图②整理复习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形成自探提纲,以备“合作解疑”时讨论设计意图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将阶段性、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与评价(13分钟左右)
讨论人员: 吕晓琴 冯小勤 李将萍 戴淑婷 韩姬玲 邓俊萍 刘玉虎 相跃邦 蒋学琴 罗淑珍 许保红 王素琴 畅巨颖 张海珍 周 青 曹春歌 张晓敏 康茹冰
教师选取巡视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2~3份作品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①展示要求:展示成果字迹工整、结构完整且条理逻辑性强;讲解过程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能顾及到全体学生。限时2分钟/人②评价要求:满分5分。学生点评时先打分再说明扣分原因,并给出可行性的改正建议。限时2分钟/人③其他同学关注展示结果,做好点评和质疑准备学生活动略设计意图①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时出现的知识性和思维性问题,及时调整第二课时“合作解疑”环节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有效的探究活动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成果完善(2分钟左右)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结合“成果展示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老师和同学给出的建议,反思自己作品的错误和不足,课下进一步完善,下节课选取优秀作品再次展示。
1.优秀作品展示(7分钟左右)
教师评选出2~3份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自己最终的成果进行讲解说明,对优秀个人加分鼓励。
2.合作解疑(10~15分钟)
教师结合“知识梳理”过程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或再现“课堂导入”的典型例题。通过合作解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做好巡视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发现学生对过程类问题的解答能力欠缺且答题不规范,“分作解疑”环节问题则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例3】(2020年全国卷Ⅱ,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3示意金沙江云南段。图3(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例4】(2021年全国甲卷,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图4(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学生活动①解决“知识梳理”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②组长控制好节奏,带领全组同学有效地解决问题,记录共性问题,准备质疑③讨论中简要整理答案,为展示做好准备设计意图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②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3.展示评价(10~15分钟)
在“展示评价”平台上,学生的地理思维将得到锻炼,学科综合素养将得到提升;在“教师为主导”的引领作用下,“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充分发挥。此时教师扮演主持人和裁判员的角色,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对学生做出适当的点拨与评价,并即时捕捉学生随时生成的问题。为“课堂总结”做好准备。该环节教学设计只需给出展示和评价的要求。
教师活动讨论接近尾声时,多媒体展示:①展示要求:板书字迹工整、口述声音洪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答题规范。限时3分钟/人②评价要求:满分5分。先打分再叙述扣分原因,可以做出适当补充。限时2分钟/人③其他同学关注展示结果,做好点评和质疑准备学生活动略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及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②在展示、评价、质疑过程中不断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正确的学科思维教师总结过程类问题答题技巧:①审清题目,抓住关键信息。一是明确问题,做到不跑题;二是确定区域位置,调取该区域相关地理知识②准确调用相关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③用地理术语叙述其形成的完整过程。注意叙述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时间性和因果逻辑性,语言要规范、精炼
4.拓展训练(5分钟左右)
在经过“展示评价”环节对学生复习内容的再次整合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的再次培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合作解疑”例题进行改编和提问,养成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
5.课堂总结(3分钟左右)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的终了阶段,虽然只占一节课很小的一部分,但在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厘清脉络,形成学科思维和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总结”包括学科小组长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和审题、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讲授审题策略、要领和技巧学生活动学科小组长总结复习内容,评价复习效果,评选出优秀小组和组员设计意图①使学生通过阶段性复习课的学习,明确“我”收获了什么②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最终提高其学科素养③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6.反馈训练
教师布置课下作业:
(1)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进行反思,做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2)按要求,限时完成课时作业,总结错题原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