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福建
地理微专题教学是结合考情、学情,围绕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能力点、技巧点等,整合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选取典型案例,以巩固学生关键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或掌握突破关键问题的技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精准施教。与以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二轮大专题复习不同,微专题教学的内容精细,针对性强,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突破难点,形成关键能力或关键问题的分析思路,也契合了高考地理“小切口,大纵深”的命题特点。此外,微专题的实施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只要学情需要(发现学生的某些关键知识、关键能力或解题技巧存在不足),微专题教学可以出现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在对永安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的一次月考地理试卷的评价分析中,笔者偶然发现有三道试题都涉及对某地理事物数量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且这三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受到这三道试题的启发,笔者提出了“收支类”地理问题这一概念,并以这三道相似试题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收支类’地理问题的突破”的微专题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收支类”地理问题的涵义并掌握突破该类问题的技巧。该微专题教学设计内容如下:
主要环节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提出概念(一)什么叫“收支类”地理问题某个可量化的地理事物,其数量的变化取决于其收入量(增加量)与支出量(减少量)之间相互的关系,即为“收支类”地理问题受三道试题共通处启发,根据学情需要,提出新的地理概念得出量变规律(二)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三种情况1.数量增加:该地理事物的收入量>支出量;2.数量减少:该地理事物的收入量<支出量;3.数量不变:该地理事物的收入量=支出量明确地理事物收入量与支出量关系对其数量变化的影响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在“‘收支类’地理问题的突破”微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三道相似试题的深入探讨,明确了“收支类”地理问题的内涵及该类问题的破解思路。由三个看似不相关的试题的共通处引发的微专题教学,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为助其跳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启示。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莫要盲目做题、沉浸于题海,而是要通过做题发现自身地理知识、能力的不足,及时有针对性地补缺补漏,还要善于洞察地理问题的本质,寻求破解方法。只有在做题中“破题”,方能跳出题海,有效、高效复习。而要实现学生薄弱知识的巩固、关键能力的补强、关键问题的突破技巧的掌握,创设微专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创设微专题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题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点(知识、能力、技巧)和病灶点是微专题教学发起的基础。地理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或根据测试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和病灶点,并以此确立微专题主题,创设并实施微专题教学,解决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真问题、实问题,以期实现地理教学的精准扶“贫”。
2.以地理基本概念、原理为落脚点,以构建知识联系为手段,以培养综合思维为目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是地理事物现象发展、演变的基础,即为“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充分理解概念和原理,才能抓住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发现其演变规律(即“道”也)。在推演中,学生逐步地形成联系观,实现综合思维的提升,即得“道”也。学生若得此“道”,则有助于他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要适量,教学案例要精选
微专题是在“微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适应学习“碎片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契合主题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教学容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纵向深究有助于其克服传统复习方式的“超限效应”,获得“更加专注的学习体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纲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地理学科试题要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多是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为保证微专题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其案例的选取要尽量地生活化,并且精益求精。
4.教学要回归“导”师“学”生的教学本位
地理教师依托精选的生活化案例,结合学情,利用“问题链”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步地建立地理问题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注意要将问题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或引导学生调动已学知识综合分析,或制造认知上的冲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地理教师要借助问题纽带将学生“导”向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1.基于学生真实问题,确立学习主题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是地理微专题教学发起的基础。根据其主题性质的不同,地理微专题可分为知识类、能力类、方法类等不同类型。知识类微专题一般围绕地理的核心概念、原理、规律等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地理知识及其应用,如热力环流及其应用、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等;能力类微专题一般是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的某一项地理能力为主要目的,如地理图文转化能力、地理视角的文本阅读能力、地理跨学科综合能力等;方法类微专题一般在地理问题归类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各类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如“收支类”“资源开发类”“抉择类”地理问题等。
微专题主题的选取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地理教师要聚焦课堂,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疑点、难点、易错点、薄弱的知识和能力;地理教师要认真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考命题特点,明确高考考查的方向和具体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地理教师要善于对地理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能引导学生找出各类地理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2.精选案例,巧设问题,精准施教
微专题教学是源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较为棘手的实际问题,具有“微”“细”“深”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是微专题教学常用的方法。在开展微专题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应尽量地生活化,并具有“一针见血”的精准性、“润物无声”的潜默性、“入木三分”的深刻性。案例选取与主题的契合度将直接影响微专题的精准施教。问题式教学中,地理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其构建问题解决和已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问题设置是否具有启发性、有序性、渐进性,将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否螺旋式地上升,从而影响微专题教学的效果。
3.以导图为抓手,构建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在地理试题中表现为:一个试题涉及多个地理知识点和多项能力要求。这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即地理综合思维。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解题过程可视化,可以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学习如何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地理思维。地理试题的解析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试题的知识落脚点和能力要求明确化,让试题的分析思路清晰化,让学生知识和能力欠缺放大化,让命题人的命题意旨突显化。思维导图既是师生思维碰撞与交流的平台,也是师生了解试题的命题人命题思想的重要媒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