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西藏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顶测量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完成了整个珠峰高程测量活动中最重要的峰顶测量环节。据公开报道,本次登顶测量组曾先后计划于5月12日和5月22日冲顶测量,均因恶劣天气影响一再推迟。
本次测量综合运用了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等八项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也首次参与到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中。此外,由中国移动与华为合作共建的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珠峰6 500米5G基站,其信号覆盖珠峰峰顶区域,为本次登顶测量活动实时传回登顶队员在峰顶区域的活动画面和测量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该基站今后也将持续为珠峰地区登山、科考和安全救援等活动提供通信服务保障。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蒋涛表示:登顶只是获取了最重要的测量数据,要确定珠峰精确高程,需要对所有外业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该过程需要2~3个月,最后须经权威专家核定后才能发布。
1.我国历史上已多次测量珠峰高程,为什么珠峰高程测量活动仍要不断进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探讨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同时地球板块漂移学说明确指出地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后在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中列举了山地的类别并分析了形成原因。
通过以上两个章节的知识铺垫和情境创设(科考人员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过海洋生物化石),教师便可结合教材知识向学生作出如下推论: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距今六千多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内力作用下,六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插入到亚欧板块之下,并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挤压产生褶皱,从而使得原来被海洋覆盖的地壳部分得以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山脉。
珠峰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全球最高峰,其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地球上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其高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再测珠峰高度值不仅可以获取其最新高度,也是一次集中展示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地质科学和测量计算等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发展成果的契机,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图1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手绘图。
图1
2.从我国历次测定的珠峰高度值看,珠峰有变矮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表1 我国历次测定珠峰高度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指出:内力作用会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作用则会削高填低,使地面趋于平缓。当前我们看到的珠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其形成最初是在内力作用下,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从而产生褶皱扭曲,进而隆起抬升。但在其隆起的同时,峰顶的岩体又会在外力作用(风化剥落、冰川侵蚀、流水搬运)下被不断削减下来,这使得珠峰的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如果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高度大于外力侵蚀下降的岩体高度,珠峰高度会增加;反之,珠峰高度则会下降。当然,从我国历次测量的结果看,珠峰高度有下降趋势还有可能为其他原因,如板块运动可能出现新动向(由挤压转为分离);历次测量选定的觇标较之前略有不同;测量技术和设备改进,数据精度提高,误差变小等。
3.本次冲顶计划曾一再推迟,结合珠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影响登山队员如期登顶的因素有哪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其中青藏高寒区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平均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和有永久冰雪带等。结合这些特征,便可推测影响登山队员如期登顶的因素可能有高空风力过大或风向突变影响攀登及行走安全;吹雪影响队员视线;突降大雪可在短时间内掩盖登山路径,或积雪过深不利于行走;雪崩和落石可威胁队员生命安全;另外,大风导致的气温骤降有使队员失温的危险。
4.世界最高的风向标——“珠峰旗云”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对登山活动的指导意义
关于“珠峰旗云”的形成原理,可对应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章节,该节内容详细分析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并指出热力环流就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课后还列举了三例自然界中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即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和山谷风。
“珠峰旗云”对应的基本模型就是山谷风。简单来讲:珠峰北坡7 500米以上因常年大风,地面不易积雪,表面多为碎石。每当日出后,坡面碎石升温迅速,与之接触的大气较同海拔的自由大气温度更高,被加热的大气便顺着坡面爬升。与此同时,从冰面升华的水汽在爬升的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凝结成云,当云到达峰顶附近后,在高空大气扰动下,珠峰背风一侧出现像旗帜形状的云,称为“珠峰旗云”。图2为“珠峰旗云”示意图,图3为以山谷风为模型的“珠峰旗云”形成示意图。
图2
图3
关于“珠峰旗云”对登山活动的指导意义,中科院曾组织了对珠峰地区的气象科考,学者高登义研究发现:从“珠峰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判断当天的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1—2天内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若旗云自西向东飘动,云顶平而光滑,云顶高度逐渐下降,当日不宜于7 400米以上的登山;若旗云自西南向东北飘动,云顶起伏波动大,且其在离开峰顶后逐渐上升,当日可以在7 000米以上登山;若旗云自东南向西北飘动,则预示未来1—3天有大雪,不宜于7 400米以上的登山;如果旗云扶摇直上,则表明高空为小风好天,宜于登顶。
5.从工程建设区位条件分析“珠峰6 500米5G基站”在建设过程和后期运营维护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G通信基站的建设可划入第二产业的范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总结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概述起来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故讨论在喜马拉雅山区6 500米地区建设和运营5G通信基站可能面临的困难,需要结合该基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展开分析。
首先,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交通不便,器材设备等物资运输困难,且运输成本高昂;无大型机械设备辅助,基站施工进展缓慢,建设工期长。
其次,在后期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基站地处永久冰雪带,覆盖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上的积雪不易融化,故发电效率低。即便用油机补充发电,也会因为低温和缺氧环境使设备输出效率低,且易发故障。而基站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因山高路险,交通通达度低,抢险恢复作业不能及时开展,恢复正常耗费时间长。
最后,从资金角度考虑,单个基站建设和维修保养成本高,而后期运营收入少,恐面临资金压力,基站运营难以为继。
1960年5月,我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顶珠峰,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2020年是这一壮举完成的第60周年,也是我国自1975年首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以来的第45周年,故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时政要闻——“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系列新闻报道,有机融入地球板块运动、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热力环流、三大自然区和工程建设区位条件评价等地理学科知识,从重大时政要闻中提炼出鲜活的学科教学素材,不失时机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渗透,旨在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寄望于学生多关注时事和国家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