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命题特点及一轮复习策略

时间:2024-05-08

甘肃

地理学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立足于区域的研究和描述是人们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命题来看,区域地理所占比重很大,出题人通常用区域局部地图和描述该区域的文字材料创设情景,提供数据、注记、图表等信息,由具体事实去推导地理的原理,综合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空间定位、综合应用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也非常注重联系生活实例,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把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非常契合考纲对这部分教学的要求,因此通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考生的实际答题来看,考生通常不能有效利用所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活学活用,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综合题时失分较多。本文针对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的命题特点做一些初步探讨并对一轮复习提供一些建议。

一、近几年区域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注重考查地球、地图知识的运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局部经纬网图,考查考生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和综合分析能力。如时间的推算、风向、地理位置的确定、距离的测量、相对位置的判断等。

【例1】(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二)从区域地理的某个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研究区域地理,目的是通过理论去指导人们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因地制宜地解决、分析、评价区域环境中的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澳大利亚(如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2)。据此完成9~11题。

图1

图2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三)从某一地理区域入手,以自然或人文地理统计图为资料,分析此地的地理特征,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依据某一地区的地图或统计资料,提供某区域的某一地理要素,描述不同时间的地理特征,提供一些地理规律,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地理成因,从现象看本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评价自然和人文特征,考查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3】(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四)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材料提供某区域的生物要素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具体的应用能力,指导人类合适地利用和改造环境。人类的活动要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相适应,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因此,因地制宜,遵循规律,综合分析评价人类改造自然的合理性、可行性、持续性。

【例4】(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五)根据材料和图片组合的信息,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确定区域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某一区域图片和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描述区域特征,图片直观给出情景,提供真实场景,二者相互印证,互为依据,考查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5】(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图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二、区域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1.运用地图,狠抓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建立空间区域地理模型

准确定位是学好区域地理的第一步,也是正确解答区域地理试题中最重要的一环。区域定位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必考点,命题人往往把某几个类似的小区域图组合在一起进行类比考查,例如,给出同一经纬度范围内的几个区域图,或提供有注记的经纬网图、地理图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讲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取题中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先粗后细、从大跨度到小跨度、从整体到局部的渐进学习能力。对此,在讲某区域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所讲区域的轮廓简图,从形状、轮廓图形进行判断,并用红笔标注图中最有区域识别价值的经纬线,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然后标注出图中相关的重要地理事物,如河流、地形、山脉、矿产、铁路等,利用地理事物辅助判断,使区域定位更加准确,也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多方位的视觉记忆。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画区域简图,训练学生宏观把握和微观突破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地图,形成胸中有“图”,心中有“理”,真正把区域定位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才能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定位能力。

2.突出区域特征,对比分析区域差异,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运用比较法就是将所学的区域进行对比,可以通过列表相互比较他们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和理解。对不同阶段的地理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深入研究该区域的地理事物、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哪些变化,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教师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时,既要注重地理要素的整体性、综合性,也要对地理要素进行分割,类比分析区域的各个要素。例如,教授热带雨林气候时,既要让学生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的一般分布规律、成因,也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地区,比较澳大利亚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巴西高原东南部等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的共同点,让学生既掌握共性,也熟悉特殊性,全面了解热带雨林的相关知识。区域对比可以从整体性、差异性出发,把区域中的各要素综合在一起探究,注重从整体性、差异性考虑区域的特性,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综合性、差异性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3.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高考试题一般以某个小区域作为命题的新情境,设计新颖问题,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读题、审题,学会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理解试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对有用信息进行提炼、分析、整合,做到试题与初、高中课本中所学的区域地理案例有机联系,才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虽然高考试题对区域的选择千变万化,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把握每个区域地理原理、规律和问题,就能做到迁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时,可以按照“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丝剥茧”的技能,围绕核心知识进行知识加工,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图,掌握区域地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繁杂的知识有序,做到心中有图,不断建立起“时间、空间定位—发现地理要素—调动相关原理—准确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准确表达”的模式,就能应对变化多样的区域地理试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地理思维,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运用区域地理原理、规律和技能的综合水平,在解答区域地理试题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4.联系生活实践,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区域地理发展

区域地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经常是高考地理试题出题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在复习区域地理时,要充分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多看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新闻。在关注热点的同时,重点注意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教师提供资料,整理成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近几年地理科学的科研新成果、发生的新事件、出现的一些新奇地理现象等,一些体育运动的举办地、主要会议的地点等,多了解这些地点的自然、人文特征,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最后把关注到的热点问题和地区,回归到地理课本知识,两者结合起来,去解决地理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