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抓纲据本夯基础 探寻规律找方法——谈谈“气候”专题的复习

时间:2024-05-08

甘肃 曹丰泽

气候要素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明确其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高考复习时,要抓纲据本,巩固基础;还要探寻规律,创新策略。

一、抓纲据本夯基础,突破重点

复习“气候”专题,就必须明确气候的概念和影响气候的因子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时间短、空间尺度比较小。

2.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气温、降水、风力等)的特点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均值、极值等)。通常由某一时期冷、暖、干、湿的平均值和距平值来衡量。

(二)影响气候的因子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热能源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昼长、地势、天气等。

因纬度位置不同,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不同,造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级递减,形成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气温分布规律。因此,当分析某地气候时,首先看它所处的纬度位置是在热带、温带还是寒带,同时综合考虑地势和天气的影响。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透明度越高,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弱;天气晴朗,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越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越弱。地势和天气影响热量和气温高低的空间分布。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气候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上升和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规律形成的基础,概括为“冷热不均使其动”。促使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这就形成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即“单圈环流”。

地球是自转的,仍然假设地表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则“单圈环流”被破坏,形成“三圈环流”。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点是,气压带高低相间,风带南北对称。简称“三风四带”,概括为“地球自转使其偏”。

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对气候产生直接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降水少;副极地低气压带湿凉,往往降水较多;极地高气压带干冷,降水少。信风带大陆东岸湿热,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变性为温暖湿润,受迎岸风影响往往降水多;大陆西岸及内陆干热,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变性为温暖干燥,受离岸风影响往往降水少;西风带温湿,大陆西岸,受西风带迎岸风影响温和湿润,往往降水多;极地东风带干冷,受高纬吹向低纬的极地东风影响往往降水少。一般低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少;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地球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运动,仍然假设地表均匀,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概括为“地球公转使其移”。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其气候特征也不同。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3.下垫面

下垫面因子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洋流等大气候的形成因子和地形、地表植被等局部的、中小尺度气候的形成因子。实际上地表并不均匀,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很大,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夏季大陆是热源,冬季海洋是热源,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月,亚欧大陆高气压中心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气压中心残留在海洋上;7月,亚欧大陆低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中心残留在海洋上。在世界范围内,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活动中心,概括为“海陆分布使其断”,形成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的不同影响降水。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夏季风、暖流影响往往降水多;大陆内部受季风环流冬季风影响往往降水少;大陆西岸受西风、暖流的影响往往降水多。因此,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湿润;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干燥。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季风交替控制区夏秋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春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地形地势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同纬度地形地势高,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明显。地形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高大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山谷地区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强。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为湿度和热量。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地表植被不同,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裸地、林草地、水域等在气候上差异很大。比较而言,裸地上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林草地、水域大。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等可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产生“绿洲效应”;任意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可使当地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城市工业集中,释放大量废热、尘埃,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产生“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酸性气体等造成全球气温升高、酸雨危害,气候恶化。

总的看来,任何一种气候都不是单一气候因子形成的,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上述气候形成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复杂的气候,而在近代的气候变化中,人类活动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二、探寻规律找方法,突破难点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探索高考答题规律,突破高考“瓶颈”。

(一)气候类型类题目的分析思路和策略

1.气候特征描述

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或比较)某地(或两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来设问。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是:依据“气候资料图表”和“区域分布图”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气温(日较差、年均温、年较差等)特点和降水(季节分配、年降水量、年际降水变率等)特点,以及气压(气压高低、气压差等)和风(风力大小、风向等)的特点。

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7(1)题,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该题设问类型就属于特征描述类。应结合东北松嫩平原气候、地形特征来回答。根据材料信息“乌裕尔河原为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形成湿地”“湿地面积广、水体浅”,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乌裕尔河位于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可推断扎龙湿地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析思路和策略

在高考中常以“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或影响因素”来设问。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是:依据“气候资料图表”“区域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确定区域地理位置,依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判断太阳辐射对气温高低的影响;依据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判断大气环流即气压带和风带或季风环流对降水造成的影响;进而分析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地表植被)状况对气温、降水、风等造成的影响;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然后依据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地表植被、人类活动等)作答。

【例】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7题,(1)(3)小题属原因分析类问题,(2)小题属作用意义类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分析】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答案】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呈南北延伸状,为冷暖气流汇聚提供空间条件;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摩擦力相对较小,促进龙卷风的形成与增强。

【答案】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分析】主要从春季气温回升快,北美大陆南北温差加大,从而使气压梯度力加大,对风速产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答案】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3.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读可根据分布规律、成因、地带性植被或动物、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资料进行判读。一般遵循“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以形定位”的原则。

A.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均温介于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介于-15℃~0℃之间为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小于15℃为寒带气候。

B.以水定型:年雨型(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温带海性气候年降水量700~1 000 mm);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1 500 mm、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 mm);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雨热不同期。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300~1 000 mm);少雨型(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年降水量小于250 mm)

C.以形定位:南北半球气候类型具有对称性,根据月平均气温或变化曲线特点,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则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则为南半球。

4.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判断方法

气候差异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

一般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判断方法有: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是纬度因素造成;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年(日)温差大小是海陆位置(距海远近)造成;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若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差异一般是洋流造成;相距较近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一般是地形引起的。我国气候各区域差异大,东西走向山脉常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

一般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判断方法有:若两地降水差异大,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位置及季节变化,即大气环流的不同。若位于大陆东西两岸,除了大气环流,还要考虑洋流的影响,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若位于内陆和沿海,则是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造成的;若相距较近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是地形(迎风坡、背风坡)造成。

(二)气候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分析策略

1.影响自然景观的分布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发育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形成了以植被为标志、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景观和自然带。

2.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全球变暖,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频率;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气候变化导致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低温冻害等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7(2)题,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该题设问类型就属于特征描述类,涉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应联系流域径流量与降水量、蒸发量间的关系来回答。

3.影响人口聚落的分布形成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生产,因此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聚落集中在中低纬度近海或河谷平原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上,而山区分布在山谷或山间盆地。高纬度地区分布稀少。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增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4.影响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

洪涝灾害、干旱、大风、高寒、冻土等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点、线的建设和布局。

5.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气候差异,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6(1)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应联系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特征来回答。

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温度带北移,高纬度地区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高纬度地区受益;中、低纬度“谷物带”变暖,伴随着干旱加重,作物水分亏缺,导致粮食生产潜力降低,中、低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耕地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低纬度的减产,导致世界粮食产量下降。

6.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影响

全球变暖,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总体上能源消耗增加;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制;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强,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造成物种灭绝、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