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审题技巧——突破试题中的主要矛盾

时间:2024-05-08

陕西 刘朋伟

高考作为国家级别的考试,在突出其育人性、导向性、选拔性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特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前二者是高考试题的起点,选拔性才是高考试题的落脚点。从考查的能力角度来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始终是居于首位的。而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多数时候需要借助地图来表达地理信息,因此在地理考试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比其他科目自然就大一些,如何能够从庞杂的信息中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自然成为体现考生地理素养的关键。

高考地理试题图文信息二者兼有,选择题干扰性也都很强,稍不留心,就会掉入命题者为考生所设的“陷阱”之中,因此在分析试题时务必做到透析材料,树立材料是试题的重要信息的观念,切不可置材料于题外,对材料不管不顾。因为材料就是试题的情境,试题的设计和解析一定是在材料这个大背景下设计和完成的。设问是试题设计的起点,反映了试题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在分析时,先看设问再去阅读材料,有助于对试题立意的把握。重要的是,结合材料与设问,确定试题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确立了,试题即可迎刃而解。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从设问的关键词语切入试题,结合图像突破试题的主要矛盾

【例1】(2017年江苏卷)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16.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命题意图】该组试题以河南淅川柑橘为题材,以农业生产中的特殊区域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试题设计有梯度,设问连续性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难度较大。

【试题答案】15.D 16.A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设问信息“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可知,淅川柑橘上市早是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中“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可知,气温是影响淅川柑橘生长的主导因素,是试题纷杂的信息中的主要矛盾。只有在柑橘生长初期,淅川比同纬度的汉中气温高才有可能成就其柑橘“早熟”、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选项中A、B、D均是与气温有关的,C项主题是降水,可排除。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汉中和淅川北部都有山地,均可阻挡冬季风,比较而言,汉中北部的地势更高,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更加明显,故A错;B项阐述的是气温日较差,与该题的主要矛盾不符合,故将其排除;D项临近水库,且其面积较大,对区域的气温调节作用明显,柑橘是不耐寒且不耐高温的品种,37℃以上柑橘会停止生长。秋季水库的放热作用可提高区域气温,帮助花芽分化,夏季水库的吸热作用又使区域气温不会太高,柑橘可以连续生长。符合题目主要矛盾,故选D。

第16题,承接了第15题的结论,使试题具有很好的梯度,也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根据上题得出的结论,淅川种植柑橘的主要原因是水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故位于水库岸边的①地区成为柑橘种植的理想场所。

二、从区域地理特征切入,突破试题的主要矛盾

【例2】(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命题意图】该题目通过地下住宅的示意图,考查区域建筑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凸显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表达了人地协调的思想。试题设计综合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素养,体现了高考地理核心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导向性作用。

【试题答案】9.B 10.D 11.B

【思路点拨】为了迅速抓住试题的主要矛盾,读题时先从设问读起。第9题,试题的设问立意定位于建筑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故应把建筑的式样特征与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作为审题的主要矛盾。读图可知,该类建筑深藏地下,结合材料可知,当地降水稀少,地表植被短缺,夏季气温极高,当地居民夏季利用该种建筑躲避高温,符合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调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征可知,澳大利亚的气候呈半环状分布,珀斯应为地中海气候,悉尼和堪培拉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库珀佩迪靠近热带沙漠气候区,故该种建筑应分布在库珀佩迪附近。

第10题,该题主要考查地理现象的成因,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试题的主要矛盾是通天井的主要作用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仔细审材料可知,该种建筑是由矿井改造而来,故其上的井应为通风井,结合示意图以及生活中接触的高速公路隧道通风井可知,利用竖井采光效果甚微,故其主要作用为通风。

第11题,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类比思维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调用窑洞冬暖夏凉的相关知识可知,冬暖夏凉是正确的,室温不变为干扰选项;该建筑由地下矿井改造而来,主要矛盾便是建筑结构与安全的矛盾,窑洞是拱形结构,有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蒙古包是穹顶式结构,在矿井内比窑洞要更容易塌方。故其结构应为窑洞式结构,因此答案选B。

三、从对地理过程的梳理入手,突破试题的主要矛盾

【例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命题意图】该组试题通过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试题答案】9.C 10.B 11.B

【思路点拨】第9题,读设问获取信息可知,该题目的主要矛盾是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特征(集中连片)与东坡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进一步分析发现,降水集中可以产生洪积扇,但不能使洪积扇连片分布,故干扰项D可排除;只有沟谷多,河流多,沟谷位置较近,洪积扇才有可能集中连片分布。岩石裸露和坡度和缓明显都不是该问题的主要矛盾。可轻松排除,故选C。

第10题,读题获取信息可知,该题目的主要矛盾是甲地洪积扇堆积物相比其他各处砾石较少的特征与甲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甲处洪积扇较大,河流流程最长,大的砾石沉积物可能在到达洪积扇以前已经沉积,所以洪积扇处沉积的颗粒物较小,③正确;洪积扇的形成不一定是降水所致,其塑造主力还可能是冰雪融水,故①排除;山地相对高度小致使落差小,水流的冲刷力小,搬运的颗粒物自然较小,故②正确;甲处河流搬运物多位于山地的北坡,且纬度相比其他的沟谷高,不会使风化的颗粒物粒径较小。故选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