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课堂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8

宁夏 党喜奎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在新的课程改革、考试命题改革形势下,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理念?本文以中图版模块三区域地理教材中《鲁尔工业区的治理》为例,探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路。

一、构建学科知识结构

学科素养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基础。知识结构化主要依据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即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理规律的推理和演绎,地理原理的生成和运用,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同时,结构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力求简洁、鲜明、主题突出,便于理解与记忆,利于迁移和运用。从形式上讲,地理知识结构图就是建立在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图像基础上的学科思维导图。下图“鲁尔工业区的治理”提炼案例精华,将老工业区“生”——“死”——“生”的过程整合为“生”的条件——“死”的原因——再“生”的措施。发展过程的“动态”特点,以统计图为载体;空间变化特点,以分布图为载体。通过与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案例相比较,实现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要体现生成过程,其基本途径有:从地理事实情景中探究地理成因、特征及相互联系的原理和规律,从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中归纳地理分布及演化原理和规律,从数据处理、实验探究中验证地理原理和规律,从地理事件、具体案例中梳理地理原理和规律。如上图对“鲁尔工业区的治理”案例的梳理,就能发掘资源枯竭性城市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一般路径。整治环境问题,发展科技教育,改善投资环境,瞄准国际市场和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分析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全球变暖,低碳经济,产能过剩,水土流失……山西更应重视科技创新,发展高速运输、改善投资环境,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问题探究,以地理事实和统计数据为支撑,有助于提高统计图表和分布图的解读能力。

二、设置学科问题情景

学科核心素养蕴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学科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区域出发思考解决问题,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模式;地理环境由多要素组成,分析要素间关系及发展变化,需要综合思维;处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获取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地理实践力。下图是对“鲁尔工业区的治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图解。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需要区域认知能力;总结鲁尔区的区域特征,要运用综合思维;说明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衰退的原因,既要通过区域认知深刻认识内在的原因,也要通过综合思维关注外部的变化;提出并评价发展措施的合理性,既要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也需要地理实践力的提升。该示意图既揭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反映地理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区域比较法,动态分析法,还提示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会阅读地理图像。

提取学科知识、学科问题中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清楚各类学科素养的内涵及表现。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情景的难易熟悉程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等级层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业标准要求,选择和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能检测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水平。如设问:熟悉的本地区能源工业发展的条件,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鲁尔工业区工业发展的条件,能源富集区工业发展的一般条件,体现了区域认知能力从低到高的层次要求。设问:我国煤炭富集区资源枯竭的原因,鲁尔工业区煤炭危机的原因,鲁尔工业区衰退的综合原因,当前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原因,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从低到高的层次要求。借鉴鲁尔区的学习经验,组织学生搜集和调查本地能源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初步形成探究能源问题的意识;发现能源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分类调查研究,获取复杂的能源工业相关信息,设计进行较复杂的实践探究活动;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独立设计方案,探究解决本地能源发展问题。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从低到高的层次要求等。

三、优化学科试题梯度

试题是地理问题的常规呈现方式。与案例原理相比较,试题具有丰富多样性,适量的解题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题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焦炭工业发展案例为情景,要求考生说明90年代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该设问既考查综合分析存在条件的思维能力,也考查对山西省焦炭企业存在条件的区域认知能力。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指出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同时考查区域认知及时空综合思维能力。推测大型产业园建设后,减少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既渗透了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也考查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典例】(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数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