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湖南 吴同秋
例谈综合题提升策略
湖南 吴同秋
国家考试中心文综组命题老师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目前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不要把学生教“死”了。相比选择题,综合题在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更具优势。因此,综合题的答题要体现思维过程,要准确、规范,学生要作针对性训练。本文以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37题为例,从审题、答题、命题立意三个维度阐释,提高综合题的得分能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审题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地理高考综合题一般需要从三个角度去考虑,我们称为“三审”技巧。
一审设问:首先弄清楚试题问什么,是问的原因还是问的结果、规律;其次要弄清楚是怎么问的,不同的提问方式有相应的答题模式。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有指出、简述、描述、分析、说明、举例说明、比较等等。提问方式为“指出”时,答题比较简单,只要说出结果,如第一小题,“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就只要说出优势,不需要作任何解释。“简述”就是简单叙述或描述,陈述事实或结论就可以了。“描述”要求首先分清楚描述的对象:“点”状事物的描述要注意先总后分;“线”状事物的描述要考虑线的走向、多条等值线还要考虑数值的变化和疏密状况, “面”状事物的描述要从形状、大小等角度考虑。“分析”方式出现的频率最大,回答时要体现因果关系,不能只写结果。“简析”、“说明”、“解释”等和“分析”差别不大,只是可以适当概括,不要求像“分析”那么具体。
二审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形材料两大类型。综合题往往是以区域为载体,图文结合,文字材料提供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图形材料提供区域的位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图形材料中的“图例”往往是问题的突破口,特别是新增的特殊图例,很可能就是某一小题的答案,如本题中的“年大风日数”,就是第二小题的答案,“沙漠”、“戈壁”的图例都是第二、三小题分析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材料也会放在试题中,如第四小题“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这一句不是题目,而是回答本小题的材料,大家比照这一小题的标准答案可以看出。对于材料,同学们要有以下认识:材料不是答案,但材料往往是答案的来源,全盘照抄材料是不可取的,优秀的考生往往是选择材料,概括材料,分析和运用材料。
三审分值:综合题的每个答案要点一般是2分或3分,据此可以大致确定答案要点的数量。文综试卷题目数量多,阅读量大,书写量大,一般的学生往往时间不够,因此,参考分值来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可以适当减少书写量,从而节约时间。
如果学生的答案从内容到形式与参考答案都非常吻合,那么肯定能得高分,甚至很容易得满分。因此,笔者提出答题五要求:导语、有序、条理、准确、规范。
导语:就是提示语,适合有多个问题时使用。如第一小题就需要有提示语,写清楚“与煤炭相比”和“与水能相比”。如果整个小题只有一问,就不需要提示语,如第二、三、四小题就不需要,节约书写时间。
有序:指尊重提问顺序,一个小题中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做到答题的顺序与标准答案一致。如第一小题“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回答时那就要先与煤炭相比,再与水能相比,不能想到哪个就先写哪个。
条理:是指分析原因、描述地理事物时要条理清晰。有因果关系要从因到果写,地理过程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写原因时要一个一个类别来写,不能东一下西一下,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更不能采用语文中的倒叙、插叙等写作手法。例如区位因素一般要先写自然因素,再写社会经济因素,最好有提示语,不能一会儿是自然因素,一会儿又是社会经济因素穿插写。
准确:是指答题要答到点上,不自相矛盾,不模棱两可。例如,“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就要落到有风(风能资源丰富,年大风日数多)和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戈壁广布)这两个点,参见下图。
规范:是指用词符合学科语言,避免口语化。例如本题中答案“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都是学科语言,学科语言能够体现考生的学科素养。
准确理解命题者的试题立意,有利于把握答题方向。站在考生的角度如何理解呢?
1.整体扫描,把握区域突出特征。
综合题绝大部分的图形材料都会呈现区域,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能力之一。首先,通过经纬度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名称进行区域定位,确定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确定该区域的人文环境特征。其次,要把握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例如本题所示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缺水是该区域的突出问题,同时该区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是资源丰富,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着眼点是保护环境的同时考虑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局部聚焦,找到相关信息点。
高考题大多是大背景,小切口,因此,要局部聚焦,找到材料中的信息点切入。本题就是基于资源和环境问题、西部大开发的背景,通过“年大风日数”这个信息点切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就是暗含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是本道大题的中心问题。
结合上面讲到的审题、答题、立意三个方面的技巧,比照本题的标准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让自己的思维路径和书写习惯与高考一致,那么综合题的分数也就自然提高了。
【参考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电量,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湖南省株洲教科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